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勤廉风采 > 正文

江门新会:“引育用留”全链条助推人才倍增

发布时间:2022-06-24 来源: 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4月15日,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应用研究院士工作站申报的“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及其创新应用”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新会区落实“人才倍增”工程取得的重要成果。

  据悉,今年以来,江门市新会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人才倍增”工程,出台落实“人才倍增”工程五年行动方案,不断完善更具活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探索更富成效的育才强才办法,营造更接地气的人才成长环境,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新生态。

  新会区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要聚焦招才引智,用力引进人才,用心培育人才,用情服务人才,在打造优质人才发展生态圈上谋突破、见实效。

  新会科研平台一览>>>

  ●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

  美达锦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江门江裕映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千色花化工有限公司;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省级创新平台108家:

  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

  ●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3家:

  江门新会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新会区人民医院;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江门市大光明电力设备厂有限公司;江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辉(中国)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盛方化工有限公司;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门市新会仁科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江门市新会罗坑电力线路器材厂;广东慧信环保有限公司;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

  ●省级博士工作站8家:

  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新辉(中国)新材料有限公司;江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

  靶向引才 吹响人才“集结号”

  人才是企业壮大的核心要素,也是地方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新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近日,就贯彻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新会区委书记林锡波表示,要加大“外引”力度,大力引进产业工程师、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今年以来,我们举办了2场‘直播带岗’活动,邀请41家企业参与,发布就业岗位3526个,直播期间,观看量累计超66万人次,成功为企业招聘员工1825人。接下来,我们计划举办‘网上+网下’洽谈会不少于8场,重点吸引一批产业工程师来新会发展。”新会区人社局副局长陈平介绍道。

  3月13日,新会区教育局与清华大学签订美育教学研究合作协议,新会一中、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分别与北京志成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物理数学学科教学提升合作协议、美术教育合作协议;

  4月12日,《清华大学新会区人民政府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江门双碳实验室新会区人民政府“双碳”人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澳门城市大学人才供给基地合作协议》《华南农业大学人才供给基地合作协议》《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人才供给基地合作协议》《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人才供给基地合作协议》等协议顺利签约;

  一系列密集的高端合作、签约活动开启了新会区“内育外引”人才新模式。事实上,新会区早已对标高质量发展,吹响了人才“集结号”。

  

  

  

  据了解,近年来,新会区围绕“一园三中心”建设,依托江门双碳实验室高端平台,大力引进科研技术一流的战略性产业研发团队;围绕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银湖湾滨海新区发展,以及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人才需求,精准引进经营管理和招商人才;鼓励企业与顶级团队和高端科研人才开展柔性合作;统筹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人才计划,开展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产业人才、名师名医名家和名师工作室等重大人才项目评选。

  其中,作为引进服务高端人才和项目的前沿阵地,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新会分中心关注湾区融合,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就业驿站,主动对接港澳台人才、创新资源,鼓励港澳台科研人才来新会创业发展。新会还推动成立了首个澳门境外非政府组织驻粤代表机构——澳门爱国教育青年协会广东办事处,积极推荐澳门博士入站入企。

  平台留才 打造干事“磁力场”

  事业留人、平台留人。新会区招才引才的同时,积极在人才承载平台上求“变”,努力为进驻新会的高层次人才打造“用武之地”,让高层次人才在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推动新会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建立的‘新能源材料及有色技术资源综合技能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已正式成立,为企业在资源循环利用上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招才渠道和发展保障。”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芳表示。据了解,该中心围绕推动本地区与全国重点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国民经济等方面融合发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及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提升,进一步提高本地区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材料制备技术水平和整体产业实力。

  据悉,近年来,新会区全力搭建人才承载平台,打造留才“磁力场”。在政府平台方面,新会区打造了以启超大道和今洲路为主轴的新会“创新走廊”,目前已汇集江门双碳实验室和中集智库、新会中科创新广场、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业园等孵化器,入驻企业超200家,人才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目前,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建立起了由长江学者齐晔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徐明教授、碳捕集技术专家李佳副教授等3名专家领衔,10余名博士为骨干的实验室核心筹建团队。这一团队既有“双碳”领域的高水平科研人才,也有管理人才。其中,科研人员6名,他们都是有丰富学术研究成果及科研项目经验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10名,包括6名博士学位人员。

  江门双碳实验室负责人杜迪佳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实现全职院士、国家级海外人才等顶尖人才零的突破,快速引进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和青年骨干科研人员,助力实现“人才倍增”目标。二是聘请来自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等高校的“双碳”领域的顶尖专家和研究人员,开展“双碳”战略与政策规划、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储能、低碳技术集成与系统设计等五大核心研究领域。三是聘请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组建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科研支撑人才梯队。

  在企业平台方面,新会区给予全力扶持。该区发动无限极、李锦记、芳源环保等企业申报省级企业实验室,发动明星纸业等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去年,新会区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创新平台总量达到108家,居全市之首,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覆盖率达64%。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企业的研发机构已经成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最优质的土壤,企业科研平台队伍进一步壮大。

  

  

  

  同时,新会区委人才办积极与有意向建站的企业沟通,争取条件成熟的企业成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1年,广东芳源环保博士后工作站挂牌,亚太(广东)纸业和江门农商银行成为省级博士工作站。目前,新会区共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3家、省级博士工作站8家。

  办学育才 培养发展“生力军”

  为了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新会区在引才的同时,十分重视对本地人才的培养,致力于构建能够支撑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

  在高等教育领域,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睦洲校区、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新会校区建设进展顺利。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已经招生,并将与市政府、五邑大学合作共建江门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和广东华立海洋工程学院,为江门尤其是新会输送大量训练有素的高技能人才。广东南方职业学院计划5年内升格为应用型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届时可实现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规模16000人,每年培养工业机器人、通讯工程等工、经、管、文学科人才4000人。

  同时,新会区全方位培养各方面人才。举办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圭峰杯”工业设计大赛、高技能人才创新大赛,为人才搭建成长平台。成立创业导师团,为创业大赛参赛项目、孵化器入驻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实施“强医兴教”计划,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医疗卫生和教育人才。对引进的博(硕)士实行“一人一策一档”全链条培养,聚力综合培养,多岗轮换,实现业务能力和全局思维双提升。持续加大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力度,2022年力争新增不少于3家。打造“1+2+N”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技能人才供给和培训基地。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此外,新会区还全链条构建服务全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体系。深入实施“乡村工匠”工程。今年,新会区已受理乡村工匠职称评审资料162份,对取得高级或以上“乡村工匠”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才,给予一次性奖励,确保乡村工匠职称的“含金量”。“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在新会逐渐形成。

  惠才暖才 涵养人才“生态圈”

  制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工作意见、创新团队和项目扶持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工作政策,在人才引进、就业、落户、科研、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出台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推荐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实施办法,重奖“引才伯乐”;建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制,将成员单位抓人才工作纳入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为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近年来,新会区构建了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关心关注人才成长,提升他们对新会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

  建立领导定期联系机制。区领导“一对一”联系高层次人才,日常通过个别谈心、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建立密切联系,并在节日期间开展走访活动,主动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切实为人才解决困难。

  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新增一批人才公寓,推动配建房尽快转化为人才安居房。推行以优惠价格购买人才住房、免费入住人才公寓、申请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等多种人才安居方式。

  落实人才补贴。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为各类人才保障提供政策支持,各类人才补贴累计发放7800多万元。其中,2021年发放购房补贴495万元、租房补贴110万元、生活补贴393.7万元。

  同时,新会区还畅通绿色通道,在医疗健康管理、子女入学方面,为人才提供便捷服务。开设医疗保健服务绿色通道,在健康管理、就医便捷、预约诊疗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提供子女入学绿色通道,2021年以来,为100名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协调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就业岗位,持续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此外,新会区还着力打造“人才驿站+人才系统+人才管家+葵乡人才卡”四位一体葵乡人才服务体系。目前,该区共建有23个人才(服务)驿站,为全市最多,其中,2021年建成全省首个高铁站内人才驿站;“葵乡人才卡”发放范围覆盖区一至三类高层次人才、区管专家、农村“头雁”。新会区还率先在江门市推出“人才管家”服务,为区内各类专家人才提供贴心服务。2021年,新会区已为100多名人才送上生日鲜花,以此为契机,政府加强了与人才的沟通交流,积极打造人才服务最优区。

  “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市委‘人才倍增’工程,大力实施‘顶流团队、首善尖兵、冈州菁英、葵乡工匠’四大计划,推进人才自主培养,精准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高水平打造人才载体,精心优化人才环境,为新会全力建设‘首善之区’,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新会区委组织部人才工作股股长余茂东表示。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rcgz/gzdt/content/post_153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