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视野 > 正文

凝聚民生领域监督合力

发布时间:2022-12-12 来源: 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坚持人民至上、维护群众利益,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纪检监察机关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集中整治,以强有力监督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政策落实,强化专责监督。确保党中央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是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盯脱贫攻坚“四不摘”政策落实、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等方面,扎实推进过渡期专项监督。要围绕巩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紧盯区域治理热点、行业治理堵点、基层治理痛点,深入整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用“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要围绕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推进“打伞破网”常态化,持续释放“有腐必惩、有伞必打、有网必破”的强烈信号,让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正义。

  聚焦群众诉求,从严执纪问责。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紧盯群众反映难办的事、该办不办的事、最不满意的事,用好明察暗访、专项监督、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广泛收集问题线索,精准高效作出处置。紧盯责任、纪律和作风问题,重点查处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推诿扯皮、敷衍应付,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对“蝇贪”“微腐败”绝不手软,对典型案件通报曝光,强化警示震慑作用。紧盯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级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完善以下看上“直通车”机制,设立乡镇基层观测点、企业监督员,透过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深入查纠背后存在的干部作风问题,以严肃问责倒逼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要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贯通运用“四种形态”,加大容错纠错力度,让党员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更好地干事创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

  聚焦源头治理,深化标本兼治。群众诉求涉及方方面面,问题表现各式各样,但绝不能陷入就事论事、循环往复的怪圈,必须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理念,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梳理发现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单位研机析理、对症下药、举一反三,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优化治理,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从根源上预防老问题复发、新问题滋生。要做实做细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提出高质量的纪检监察建议,并跟踪督促落实,形成边办案、边剖析、边整改、边治理的闭环机制。要坚持正反面教育相结合,充分用好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资源,通过编印忏悔录、拍摄警示教育片、开展廉政宣讲等方式,督促党员干部引以为戒。要注重发挥廉洁文化浸润作用,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元素,不断丰富廉洁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形式,广泛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层面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形成讲廉、倡廉、向廉的生动局面。

  聚焦常态长效,完善制度机制。做好民生这篇大文章,需要不断深化对监督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把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从制度、体制、机制层面固化提升,努力在维护群众利益上展现更大作为、取得更大成效。要把专项监督作为有力抓手,规范方法步骤,明确职责分工,完善保障措施,着力提升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要把基层监督作为重要着力点,以清廉建设为载体,指导县区纪委监委完善乡镇协作区模式,在保持原有机构、职能不变的基础上,统筹人员力量,密切协作配合,破解基层“熟人社会”监督难题。要把统筹衔接“四项监督”作为科学方法,发挥好巡察综合监督平台作用,健全“室组”联合办案、“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构建内外贯通、左右衔接、上下联动的“一盘棋”监督格局,凝聚监督合力。(戚军临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原文链接:http://www.sdjj.gov.cn/gzdt/llyt/202210/t20221009_1167552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