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视野 > 正文

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发布时间:2022-07-21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始终把青年看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新时代青年要秉承初心与使命,善于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全力拼搏之姿态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坚持党的领导是青年蓬勃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实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归根结底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团结带领青年前进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始终引导青年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接续奋斗。“历史清晰而深刻地昭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年运动,矢志不渝跟党走是中国青年百年奋斗的最宝贵经验,深深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是中国青年百年奋斗的最宝贵财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一代团结奋进,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开拓奋进、勇争先锋,经受住了时代发展的一次次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和关怀青年的发展,提出了党管青年的原则,党在新时代的路线方针也将继续指引着青年前行。为响应党的号召,新时代青年必须继续发扬传统,紧跟党走,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同时要从历史经验中汲取青年不畏艰难、不惧牺牲的奋斗精神,投身于党和国家需要的各个领域,把爱党向党的行动书写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奏响青年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奋斗乐章。

  坚定理想信念是青年砥砺使命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怀抱马克思主义信仰,高举共产主义旗帜,为一代代青年人提供指引和支撑。正是在这样强大的理想信念支撑下,青年才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党和人民的宏伟事业中来,赓续党的奋斗精神与红色基因,不断担当起时代的使命。当前,青年也面临着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挑战,但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仍是当代青年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这就要求广大青年坚定远大理想,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最坚定的信仰者和积极传播者,在感悟百年历史巨变和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魅力中不断锤炼思想,把坚持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应对危机、与时俱进的制胜法宝。同时要更加坚定中国道路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充满信心。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历史趋势,面对智能时代各种瞬息万变的碎片化信息,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够明辨是非、独立思考、善于分析,作出正确的抉择。

  练就过硬本领是青年担当大任的重要依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务实本领担负起历史使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青年作为党的有力助手,在国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贡献了青春力量,青年有信念、有能力背负起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责任,能够将崇高的理想转化为回馈党和国家的本领。新时代青年真正担负起时代使命,需要发挥主体自觉,厚植家国情怀,用更深厚的阅历和更长期的磨砺练就过硬本领。一方面,通过对理想信念的感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现代技术能力的提升,主动求得真学问,将书本中的知识内化于心,形成头脑中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立足于正确的政治立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不同工作岗位和平台中明确自身职责,积极拓宽社会参与的途径,在无悔奉献中立志、明德,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

  推动实践创新是青年接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路径。百年党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是一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益于长期从事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得益于各种艰苦卓越的磨砺和尖锐复杂的斗争经历,得益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时代青年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蕴藏着青春无限可能。无论在新兴技术领域,还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广大青年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努力转变自身思维,将创新思维与时代紧密结合,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不断历练,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创新当作打破旧规则、建立新秩序的武器,敏于发现创新点,尽己所能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同时立足实际、讲求科学,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力争激发国家创新活力,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进中变为现实。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基地)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kll/20220719/7167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