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教育 > 正文

非遗传承“画”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2-06-29 来源: 共产党员网 作者:佚名

  清晨的一缕阳光从朝霞里的倾泻而下,映在侗乡这片火红的大地上,如诗如画。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农民画艺术馆内,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绘画着,旁边的农民画师不时指点一下,墙上一幅幅精美的农民画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独峒农民画师们勤劳致富、奔赴小康的故事。

  

侗族农民画历史悠久,唐代时期就已打下基础,到清朝时三江侗族地区的“侗布画”已闻名中国,其色调异常强烈,精美绝伦,记载侗族人繁衍生息与时俱进的历史变迁,传承着侗族勤劳致富、团结向上的人文精神,极富侗族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内涵。2008年,广西文化厅授予独峒镇“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12年,中国文化部授予独峒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同时“独峒侗族农民画”被列入自治区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列入广西百家博物馆建设项目并于2019年建成。

  

“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独峒镇牢记领袖嘱托,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充分发挥党员致富“领头羊”作用和支部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培养农民画乡土人才、培育农民画产业,奋力绘就“笔尖上的财富”。

  

传承技艺谋发展,脱贫致富有出路

  

八十年代初,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刘克清将侗族农民画从建筑上带到了画布上,并培养了一批以张军谊、杨共国等为代表的农民画传承人,侗族农民画得到了有效传承,由此翻开了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杨基艳作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农民画艺术馆馆长,接触农民画已经有十年有余,她创作的《垂侗布》等多幅作品入选了“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全国农民画创作展等多个画展,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收入比较少,供孩子上学压力很大,自从接触了农民画之后,不仅让我们家老大顺利读完了大学,老二上大学的钱也准备好了。”谈起她家的两个孩子,杨基艳一脸自豪地说。不仅如此,两年前她家还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用自己的灵巧的双手,“画”出了他们家的幸福美好生活。

  

党员带头传帮带,苦练技艺共发展

  

独峒村村民杨庆宜天生右手残疾,还要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生活非常艰难。杨庆宜平时有画画的爱好,独峒农民画艺术馆党支部党员吴信见此,积极鼓励杨庆宜学习农民画,并亲自指导杨庆宜绘画技巧,分享绘画心得。在吴信的耐心指导和杨庆宜勤学苦练之下,杨庆宜的绘画技巧日益精进。2016年,杨庆宜在党员吴信的帮助下,接到第一笔农民画订单,赚了一万多元,到第二年收益更是翻了一番,成为高质量脱贫的典范,

  

“以前只是把画画当作一种爱好,没想到在这个农民画还让我脱了贫,画画的收入越来越高越来越稳定了,我对今后的好日子充满了信心。”杨庆宜说。如今,杨庆宜被列为了自治区级侗族农民画传承人,作品《斗牛节》参加中国台湾“抗日杯”中国书画名家优秀作品大展获银奖,被中华抗战胜利纪念馆收藏;《侗乡多耶舞》被浙江美术馆收藏。在党员们的带领下,杨庆宜的致富路走得越来越宽,越来越快。

  

支部引领聚合力,振兴乡村谱新篇

  

独峒镇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以“党支部+党员+农民画”的模式,通过不定期开展兴趣培训班、创作研讨会、室外采风、彩绘端午等活动,带领当地农民和青少年提起画笔手绘丹青,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大力培育侗族农民画乡土人才,以杨功存、杨贤考、杨基艳、吴怡悦等为代表的后起之秀相继涌现;同时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推出多项文化创意产品,将更多农民画元素画在地标建筑上、印在包装上推向市场,推动侗族农民画“产业化”,进一步激发侗族农民画市场活力,壮大侗族农民画产业。在支部的带领下,独峒镇侗族农民画年产值达550多万元,侗族农民画家群体每月人均绘画收入超过3000元。侗族农民画已有一万多幅被作为礼品送外国外收藏,一万多幅作品被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3万多幅作品成为景区、酒店、宾馆饰品。侗族农民画师们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奋力创造“笔尖上的财富”,“画”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康生活画卷。

  

  

  


原文链接: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4673884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