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教育 > 正文

支部“带头干” 村民“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2-06-24 来源: 共产党员网 作者:佚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距县城38公里,现有121户、271人,因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仅一河之隔,距离边境线不足百米,被誉为“中哈边境第一村”。

  

六月,骄阳似火、暑气留恋。走进“中哈边境第一村”,整齐的排房“拔地起”、宽敞的马路“通远方”、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感人的护边故事“人人晓”……一股浓郁的“红色气息”迎面袭来,仿佛置身“戍边文化”的“海洋”。

  

木有本而根深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近年来,萨尔乌楞村从支部引领、精心设计、强村富民三方面出实招、下真功,让该村逐渐变为“红色印记”网红打卡地,登上游客游玩观光的“舞台”,走进大众的视野。

  

支部引领 共谋致富“新方向”

  

乡村强不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了弥补交通闭塞、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等“先天缺陷”,萨尔乌楞村党支部书记热依扎·巴合道列提带领村“两委”班子、“访惠聚”工作队队员等一班人,深入田间地头、牧场毡房一次次挨家挨户收集村民意见建议。

  

“我觉得可以向别的村学习发展养殖业养鸡、养牛、养羊……”“经济作物是咱们的必需品,我建议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玉米、麦子、油葵”……不一会,满满“一箩筐”的建议意见呈现在大家面前。

  

要想强村富民,就必须发展产业,自己“造血”。热依扎一班人深知要想彻底让该村村集体经济“强起来”、村民“富起来”,仅仅依靠上级扶持远远不够,必须要自己想办法、谋思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什么守着口岸的我们却富不起来……”想到这里,大家眼前突然闪现出了一条“致富路”——发展“红色旅游”。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成就梦想。说干就干,该村党支部立刻行动起来,按照阿勒泰地区“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发展思路,依托村周边老国门、会晤站等红色资源和边境特色风光,积极探索实施“党建+红色旅游”发展模式,让被埋藏的“红色资源”逐渐被挖掘出来。

  

精心设计 共建发展“新蓝图”

  

“红色的旗帜在这里高高飘扬,峥嵘的岁月仿佛历历在目,在这里我们可以寻访红色故事,聆听老一辈护边员的感人事迹;感悟戍边精神,触摸那些在艰难沧桑岁月中坚定坚守的灵魂……”身穿军装的讲解员正在给游客们讲解着“红色历史”。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为打响“红色旅游”招牌,萨尔乌楞村党支部紧抓阿勒泰地区“全域旅游、千里画廊”契机,投入270余万元,建设戍边门、游客中心、停车场、广场、戍边展馆等基础设施,打造“百年商铺、戍边红城”党建旅游品牌;将爱国主义教育同旅游、研学有机结合,推出国门下唱红歌、体验护边员宣誓、参观爱国戍边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走巡边路、体戍边情”等一系列“研学游”活动。此外,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成功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戍边精神、薪火相传。为提升边民、党员干部守边护边意识,重新修复该村村级活动场所,打造集党员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为一体的村史馆,开设村务党务学习、维稳巡逻、民情访谈等实践岗,开展“护边一日行”“重走巡边路”等主题活动,聆听“一根鞭子两代戍边情感”“百本寻边记 本国心”等爱国故事,让边民、党员干部亲身感受一代代护边员的戍边历程和爱国情怀,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付出总会有回报,坚持总会有结果。萨尔乌楞村“红色基地”自2018年打造至今,已累计接待疆内外游客近10万人次,同时,2021年成功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强村富民 共赴幸福“新生活”

  

奋斗不忘初心,致富不忘乡邻。村党支部深知要想强村富民,仅凭党支部单方面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要发动村民的力量,让他们都加入“行动”中来。为此,该村党支部借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金字招牌”,引导农牧民群众建民族风情园、开特色农家乐、发展庭院经济、搞富民馕产业、卖奶疙瘩、酥油、包尔萨克等土特产。据统计,该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4000元增长至1.7万元,村集体经济由2014年3万元增长至22万元,顺利摘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

  

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村党支部“不忘来时的路”,及时帮助村民解决就业、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就医等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500余件;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舒适度,该村党支部统筹村“两委”成员、志愿者等各支力量,帮助全村村民清理房前屋后垃圾、规整院落、翻种菜地等,让村庄“旧貌换新颜”。

  

“很庆幸我们搭上了旅游的‘致富列车’,这几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现在我们家钱包‘鼓了’、日子‘美了’、笑容‘甜了’。”村民木哈买提·哈斯木激动地说。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党支部的不懈努力下,萨尔乌楞村已渐渐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新蓝图”,但是村党支部并不会“止步于此”,仍会“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书写属于“中哈边境第一村”的“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466027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