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而仕 无时不学
盖人之资性得之天也,学问得之人也。资性由内出者也,学问由外入者也。自诚明,性也;自明诚,学也。颜子不迁怒,不贰过者,皆情也,非性也。不至于性命,不足以谓之好学。若夫自满者,则止也。故禹不自满,假所以为圣。吾观汝天性岐嶷,而不加恒懋、时敏 之功,先有干禄之念。噫,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将见有时而仕,无时而不学。虽仲尼天纵而韦编三绝,周公上圣而日读百篇。汝当常若不足,不可临深以为高也,更不观汝兄学至而始仕,汝何不笃志以希贤圣,自相期负而置功名于度外?自今而后当以吾言修省而造就大成,以慰吾之望乎!
——【宋】叶梦得《石林家训》
【小识】
叶梦得,江苏吴县人,藏书家,宋代词人,对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化,有先导和枢纽作用。出身文人世家,从祖父为北宋名臣叶清臣,母亲晁氏为晁补之之妹。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有著作《石林诗话》《石林燕语》《石林词》等。他平生酷爱读书,政务之余,手不释卷。学问渊博,擅词,风格近于苏轼。历官尚书左丞、江东安抚使、建康行宫留守等职。
叶梦得认为人的天赋,是“得之于天”,这个后天没有办法。但“学问得之人也”,学问是可以后天努力获得的。因为,天资是由内而外,学问是由外而内,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才自内发,学由外成。”也是这个道理。自诚而明,是天性使然,自明而诚,因为勤奋学习的原因。这句话来自《中庸》。然后,他以颜回、孔子、周公为例,具体讨论这个道理。“不至于性命,不足以谓之好学。”这句话,可说是很厉害了,读者朋友需要细细品味。“若夫自满者,则止也。”如果自满,那就停止了。孔子就曾评价颜回说:“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只看见他不断进取,没有看见他停止。“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欤。”能够一直谈论学问,而从不懈怠的,也只有颜回了。这就是“性命之学”。
这里不妨讲一个禅宗故事。
雪峰禅师多处参学,不得其门而入,他的师兄岩头和尚喝道:“你不闻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禅师追问:“他后如何即是?”岩头说:“他后若欲播扬大教,从自己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天盖地去。”
雪峰禅师于言下大悟。
这里,“从自己胸襟流出”,最是重要。
当然,这个境界太高,对于初学者,先是认真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叶梦得告诉儿子,“吾观汝天性岐嶷,而不加恒懋、时敏之功,先有干禄之念。”岐嶷,幼年聪慧。我看你天性聪慧,但不勤奋读书,不愿下功夫,却先有了求官的念头。恒懋,指长期的努力。时敏,即短时间的努力。胡适说:“先把自己锻造成器,再来报效祖国。”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叶梦得说,学习有了余力就去做官,其实,有余力,也可以理解为优秀。做官也是。读书,做官,两不误。本来,做官,就是治国理政,如果没有学问,腹内空空,也就没有能力做好行政工作。“将见有时而仕,无时而不学。”这句话说得真好。做官是“有时”的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也不是一辈子一直做的。但学问却是“无时而不学”,随时随地要学的。
“虽仲尼天纵而韦编三绝,周公上圣而日读百篇。”孔子那样的天纵之才,还是勤于读书,以至于连缀竹简的皮绳,都断了好多次。“韦编三绝”,可见读书之勤。周公“上圣”,智慧多么超群的人,也“日读百篇”,而平庸之人,倒不愿意读书,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叶梦得告诫儿子,“汝当常若不足,不可临深以为高也”,“常若不足”,这是真正的学习状态。而且,主要是仰慕圣贤,笃志学习,把功名置之度外吧。只有学问好了,才可以去做官。(杨光祖)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42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旦须先读书三五卷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乌兰牧骑,永远在路上24-11-24
- 番禺检察:“邻里检察”把...24-11-24
- 淬炼本领铸警魂 规范履职...24-11-24
- 赤坎检察:80余万元环保...24-11-24
- 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奖项24-11-24
- 利剑护蕾|在现场!这样普...24-11-24
- 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通,...24-11-24
- 进一步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