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内参 > 正文

大连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着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发布时间:2024-11-24 来源: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大连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带动人才发展环境持续向好,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全市人才满意度、好评率持续维持在高位,为新时代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人才引擎。

  突出精准高效,打造海纳百川聚才“强磁场”。健全权责明晰的人才管理体系。坚持党管人才,把人才振兴和集聚年青人等重点工作纳入市委重要议事日程,把人才发现选拔培养作为全市全面振兴新突破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创新实施人才工作加分考核,搭建起“市委书记亲自抓、组织部长牵头抓、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共同抓”的工作体系,形成组织部门牵头落实、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搭建高效直达的人才政策体系。落实“兴连英才计划”,组织召开新时代大连人才振兴大会,发布推动新时代人才振兴实施方案和集聚年青人来连留连工作方案,聚焦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优化就业创业生态、推动产教融合集聚技能人才等方面明确43条针对性举措和100项重点工作,提出11个年度重点实事项目,充分释放出大连广纳英才的强烈信号。构建兼容并蓄的人才引进体系。紧紧围绕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和“六个建设”目标任务,打造引才“新高地”,创新实施“青年学子来连留连高校行”专项行动,面向海内外开通线上引才专区,2023年以来引进青年学子13万余人。建强聚才“大平台”,高质量举办海创周和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实施以才引才、柔性引才,今年海创周引进海外人才580人,重点支持核心优势项目15个以上。

  聚焦提质赋能,建强因才施策育才“主阵地”。建立产才需求对接机制。持续发挥产才对接平台作用,聚焦产业发展、科技赋能等重点领域,汇集人才智库、创新成果、技术需求等六类资源要素达6000项,推动资源对接1200余次。健全完善政府搭台、用人单位主导的支持体系,组织赴豪森智能制造、大杨集团等36家重点企业与人才座谈交流,每年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00余个,其中青年科技人才项目占80%以上,近三年培养青年科技人才1000余名,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1万人。建立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加强沪连人才交流合作,与上海在产业对接、园区共建、干部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促成沪连重点单位技术转移项目20个。深化校地战略合作,常态化开展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对接,与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开展校地合作项目150余个,率先在大连理工大学试点实施工程硕博士市校联合培养,促成首批130多名硕博士入企实践,创新实现政产学研用一体协同。建立人才流动预警评估机制。分级分类组建人才数据库,及时准确摸清各类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持续压实各行业系统、用人单位抓人才工作主体责任,加强人才流动监测预警,推动人才持续保持正流入且递增态势。

  坚持筑巢引凤,营造近悦远来留才“好生态”。优化人才评价方式。搭建以业绩贡献、人才信用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突出“谁用人、谁评价”,赋予29个部门和单位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赋权149家重点企业自主制定标准、自主评价人才,首批确定222名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给予用人单位灵活的经费管理使用权,受到企业和人才广泛欢迎。回应人才发展需求。发布人才需求征集办理工作机制实施办法,建立“553”全链条闭环式工作机制,依托线下调研和线上专区,“双线”全天候征集办理人才需求,推动各项人才政策高效精准落实,为各类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今年以来已兑现人才安家费等各类政策资金7亿元,惠及人才5万余名。拓宽人才服务场景。坚持数字赋能人才保障,依托“兴连英才计划”,建成智慧人才服务平台,打造22个线上办事专区,实现人才办事“一次不用跑”。坚持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组织院士专家休假疗养,安排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生产科研一线专家人才赴陕西延安、阜新市彰武治沙学校等地研修学习,全方位营造爱才重才的浓厚氛围,推动更多人才在大连安身、安心、安业。


原文链接:https://www.lndj.gov.cn/portaluploads/html/site-5/info/522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