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建设 > 正文

乡村振兴走基层丨茶陵县:“老”文化新业态 和美乡村好模样

发布时间:2024-09-20 来源: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日,一场“乡村DJ”让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火”了,近万名游客纷至沓来,体验茶陵“趣”村游 2024“荷美”龙匣乡村游活动,畅玩千亩荷塘边的音乐趴。活动结束后,龙匣村乡村旅游活动没有停歇,游客依然不少。不少人感慨,这里就是他们印象中的和美乡村。

  

  “老”文化“留”住乡愁乡韵

  走进龙匣村,一股“文气”扑面而来。村部人工湖边,由明代李东阳等名人牌组成的文化长廊,讲述的“茶陵诗派”的故事;坐落在村中心的恢弘祠堂里,满墙的进士介绍彰显着乡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千亩荷塘中栈道凉亭上悬挂的名人诗画,让人在畅游美景时感受诗情画意。

  

  一种名叫“东阳文化”的历史文脉,成为龙匣村精神文化的“根”,也是该村最大特色。那些承载着“东阳文化”的历史墙绘、合力新修的宗嗣祠堂、意境优美的诗词歌赋,不仅留住了村庄的“魂”,还招引着游子们回乡。

  去年,80后李秋华放弃了广州基建事业,回村办起了民宿,卖起了土特产,助力家乡发展。而像他这样的人,在龙匣村并不少见,村里千亩荷塘、东阳山庄、脐橙基地等产业,都是返乡乡贤彭金文等人发展起来的。

  留乡村文化资源,留和美文化之根,还留住了“乡风”。传承李东阳等名人清廉节俭、孝老爱亲的作风,龙匣村多年来倡导“肉价随礼”,在人情上做减法,在文明上做加法,猪肉市价是多少,酒席随礼给多少;李氏宗祠如今变身合约食堂,解决村里孤寡、空巢老人的吃饭问题。

  

  当然,和美乡村建设,“留”不能止于保护和存留,还要进一步挖掘和发扬乡村特色文化。去年,湖南工业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龙匣村后,利用学校资源,深入分析龙匣村的历史文化特色,制定了《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2023-2025年乡村振兴规划项目实施方案》,打造了东阳文化长廊、千亩荷塘栈道等新景点,并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打造建设龙匣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以“东阳文化”为内核,繁荣乡村文旅产业。而此次“荷美”龙匣乡村游,让近10万名游客见证了乡村蝶变。

  新业态 丰富美好生活

  和美乡村以“宜居宜业”一词,精准概括了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至高追求——安居乐业。按照这一标准,和美乡村不仅要有优美的环境,还要有新期待。

  如何满足百姓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曾经先后获得市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村、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龙匣村,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不搞大拆大建,尊重环境的承载力,遵循自然的原始美,打造集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农村。

  

  “我家龙匣水,滚滚入南溪。”李东阳口中的南溪,正是环绕龙匣村的这条小溪。这里曾经河道淤堵,垃圾漂浮,但随着人居环境整治,还清溪本来面貌,如今不少浅滩成为村民游客休憩的好去处。

  人居环境整治是和美乡村建设的第一场硬仗。近年来,龙匣村立足“清脏、治乱、强基、增美”,积极完善基础设施,通过艺术赋能,对旧民居、破厂房等开展“小规模、小尺度、渐进式”艺术化改造,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打造理想的乡村新貌,既包括村容之新,也包括业态之新。凭借良好的水生态优势,龙匣村大面积种植荷花、有机水稻、金丝黄菊等特色农作物,今年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进中药材种植产业落户,借此探索农旅融合新方向。

  如今,千亩荷塘不仅成为美景,更是富民产业。依托香莲种植产业,龙匣村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诗画景观、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千亩龙匣荷花产业区,不断释放“美丽经济”,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同时,该村还办起了莲子加工厂,今年借助湖南工业大学的支持,对莲子加工产业进行再升级,产品走俏市场。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保留乡村底色,以文化之根与魂凝聚人心,还要完善新设施、开发新业态,以文化之兴、产业之兴吸引人、留住人。有人来,有事干,有钱赚,这或许就是和美乡村应有的模样。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4/09/18/146122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