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建设 > 正文

武冈市:“三个三”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开展

发布时间:2024-08-09 来源: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武冈市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积极凝聚各方力量,从组织领导、师资队伍、服务体系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深入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开展。

  “三个聚焦”构建高效推进的组织领导机制。聚焦责任不实,强化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文教卫副市长、关工委主任为副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和思政工作体系。每月定期以座谈会、工作部署会、调度协调会、现场活动调研等多形式,统筹推进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聚焦工作不畅,强化主体带动。充分发挥教育部门主体带动作用,落实教育局业务副局长统筹抓、学校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各层级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心理健康专业老师为骨干,以心理协会、心理咨询中心、社会爱心人士为助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聚焦合力不足,强化联动参与。建立多部门信息动态共享共治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形成顶层有设计、责任有分工、工作有落实、进展有督查的履责体系,扎实有效推动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在各级各类学校开通网上家长学校等课程,对全市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等特殊群体学生建立工作台账,督促全市教师每学期至少上门家访两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个一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公开招录一批。依托社会招考、人才引进、适岗培训等方式,全市共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365人,覆盖全市130余所中小学校。专题培训一批。2023年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师适岗培训,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78人;2024年武冈市教育局联合市卫健局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训班,累计培训教育系统、卫健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220余人次。培训内容紧扣“一德四能”,使班主任教师真正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工作的融合发展。实践锻炼一批。建立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轮训制度,分期分批推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加武冈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年暑假由武冈市教师进修学校定期组织适岗培训。成立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研员为组长,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科组,指导各校成立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加强对全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育人质量。

  “三个抓实”构建完善缜密的服务体系。多方参与,抓实优化过程管理。学校通过个别辅导、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活动,建立“一生一册”档案,记录学生个人基本信息,思想状况、行为表现、心理健康检查数据等。明确把心理安全研判作为班主任例会的固定内容之一,做到班级每日一观察、年级每周一汇总、学校一月一研判。武冈市心理学会2023-2024学年度接听热线咨询326人次,接待面询102人次,组织开展了武冈市心理学会进校园8场,心理送教活动75场,家庭教育沙龙活动12场。武冈市极墨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进行抽样调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有效提高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考评,抓实考核督查机制。建立对学校“一把手”考评机制,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学生危机风险评估干预”机制,确保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课时安排、心理辅导室开放时间及使用情况等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考核内容,作为考核评优的前置条件。保障经费,抓实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按照生均10元/生的标准落实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保障心理健康教师待遇和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设备的配置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制定详细的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按要求配备了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情绪宣泄室、音乐治疗室、团体辅导室等功能室。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4/08/05/145871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