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防治 农药减量 降本增效沈阳首次使用无人机防控玉米螟
6月22日下午,在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台子村的玉米种植区,随着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沈阳市首次使用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控玉米螟作业正式拉开帷幕。无人机在既定路线上稳稳飞行,并按照一定面积投下一定数量的赤眼蜂放蜂器。
玉米螟对玉米危害较大,是重要防控对象。玉米螟主要以幼虫蛀茎为害,破坏玉米的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植株受损,从而影响产量。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可自主在田间寻找玉米螟的虫卵,并将卵产入其卵内寄生,减少玉米螟虫卵的孵化基数,从而达到抑制害虫繁殖、降低田间虫源基数、实现有效防控的目的。
“和人工放置赤眼蜂蜂卡的传统投放方式相比,无人机投放赤眼蜂方便快捷、作业效率高、无污染。”沈阳市乡村振兴发展中心植物保护部部长李艳辉拿着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放蜂器说,“每个放蜂器里有70粒柞蚕卵,每粒卵能孵化出80头左右的赤眼蜂,一个放蜂器能释放超过5000头赤眼蜂,而且这个放蜂器是可降解的。羽化后的赤眼蜂会精准寄生玉米螟的卵,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
据了解,通过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控玉米螟,可实现精准投放、精准防治、农药减量、降本增效的目标。今年,沈阳市首次在沈北新区和新民市使用无人机投放赤眼蜂开展玉米螟防控试点,防控面积为5万亩,为今后在全市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无人机在沈阳市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止于此。一家无人机企业负责人说:“农业无人机不但可以自动规划航路、自主飞行并自动避障,也可以根据相关感知系统输出的作业图谱进行变量作业,用于植保、撒肥、播种、吊运等。”
从物流配送、农业植保到智慧城市管理,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无人机已成为多元化的服务平台。据了解,沈阳市沈北新区将与无人机生产企业合作,运用无人机、自驾仪、物联网等智能化装备,全面采集分析墒情、水质、气象、病虫害等数据信息,打造“数字农业+低空经济”,实现农田精细化管理。
原文链接:https://lndj.gov.cn/portaluploads/html/info/507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农业农村部召开年轻干部座...24-11-27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乌兰牧骑,永远在路上24-11-24
- 番禺检察:“邻里检察”把...24-11-24
- 淬炼本领铸警魂 规范履职...24-11-24
- 赤坎检察:80余万元环保...24-11-24
- 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奖项24-11-24
- 利剑护蕾|在现场!这样普...24-11-24
- 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通,...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