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法制 > 正文

安化县:“三抓”同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发布时间:2024-02-24 来源: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2023年,安化县以省委巡视为契机,充分彰显鲜明的用人导向,不断深化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执行力提升年、能力素质提升年、营商环境提升年”三大行动,坚持不懈调结构、长才干、优作风,激发干部“闯”“创”“干”的精气神。

  事业为上抓储备、调结构

  落实建设规划。认真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健全工作体系管理干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研究加强职级晋升和职级干部管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县直单位股级干部内部交流、乡镇躺平式干部管理等相关措施,提高干部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赋能,对专业性较强的财政、水利、农业、林业、卫健等县直部门注重配备专业型干部,实现人岗相适,提供有力的专业人才保障,进一步提高全县干部队伍工作实效。

  识别年轻干部。持续实施年轻干部成长“薪火工程”,抓紧储备、培育、选拔、使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提拔重用35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74名,其中30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17名。开展年轻干部专项调研,通过访谈、面谈、综合研判,发现识别表现优秀的年轻科级领导干部58名、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年轻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9名。

  注重分类配备。结合干部队伍实际,注重结构优化功能,将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充分考虑女干部、党外干部的专业优势。全年提拔重用女干部29名,党外干部12名。

  实干为先抓培育、长才干

  强化基层淬炼。突出抓好干部基层锻炼,明确乡镇新招录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安排驻村2年以上,择优选派155名优秀干部到信访维稳、应急管理等急难险重一线岗位实践锻炼。制定《安化县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有关措施(试行)》,实行“一对一”的导师责任制,安排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传帮带”。

  强化挂职锤炼。突出把好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和廉洁关,按照“严格条件、扩大视野、人岗相适、好中选优”的原则,结合个人工作经历、工作岗位以及专业特长,对挂职推荐人选逐级遴选、层层把关,选派推荐5名科级领导干部到市直单位挂职,选派推荐1名科级领导干部到驻益金融机构挂职,选派3名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到乡镇挂职。

  强化交流锻炼。突出多岗位历练培养专业化、复合型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活力。2023年,纪检监察系统、公安系统干部共调整交流138名,从乡镇调整交流到县直的干部20名,从县直调整交流到乡镇干部18名,县直任职满10年的干部交流4名,10余个县直单位开展股级干部交流。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与国有企业人员“三支队伍”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等措施选优配强国有企业班子成员3名。

  担当为要抓管理、优作风

  精准考评奖优者。坚持在政治建设考察、绩效考核、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中识别“五个一线”优秀干部,提拔重用的干部原则上都为获得真抓实干奖、获评“闯创干”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每年推荐的优秀干部。提拔重用获真抓实干奖励单位推荐的优秀干部12名,“闯创干”好干部5名,班子考核推荐的优秀干部81名、所在单位党组织推荐的优秀干部20名。

  综合研判上能者。用好职级“杠杆”,以实绩、实干、实效为导向,综合考虑责任担当、德才表现、任职经历等方面的因素,在晋升对象上破除论资排辈,坚持在重要关头、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持续发挥职级晋升的激励作用,全年组织8批496人次职级晋升。

  严格监督下庸者。抓实干部监督管理,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制度保障、前移监管“关口”,不断筑牢全方位干部日常监管体系。落实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纪委监委、生态环保、信访、应急等23个职能部门信息互通,持续完善干部监督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成员单位共享“干部负面信息”170条,结合政治建设考察、年度考核、巡察等一系列举措,准确把握不适宜担任现职15种情形,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对5名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进行免职。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4/02/21/144735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