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往迹 启发后来
从南通博物苑南馆看中馆。张謇认为博物苑藏品应立足本地兼及中外,从博物苑建筑的风格来看,也是兼及中外,中馆的独特外形,已成为南通博物苑的标志。(资料图片)
编者按: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创建于1905年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博物馆,它的百年历程向我们展示着中国人不甘人后、奋发图强的精神。
为何张謇会想到开办一家博物馆
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博物馆。
张謇曾参与戊戌变法。创设博物馆,本是维新志士爱国主张的一项具体内容,尽管有着官方奖励的刺激,但博物馆并没能应时而生,而作为上海强学会(位于上海的一家维新派团体)成员的张謇,真正意识到中国需要博物馆,乃是他对日本考察以后的事。
张謇于1894年中状元,彼时他已42岁,此前因长年在外游幕讲学,对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国早有比较深切的认识。就在他“金榜题名”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目睹北洋海军的覆没及次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张謇痛心疾首,深感国家的积弱蒙耻在于国力不振、民气未张,而要扭转这局面,“责任须在士大夫”。
张謇于是放弃了仕途,回家乡兴办起以大生纱厂为核心的企业,走上发展民族工业的艰难路途;接着他又创办师范学校,从而揭开南通教育现代化的序幕。他迫切希望通过实业、教育以及社会公益等多方面事业的齐头并进,在家乡“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为贫穷落后的中国走上强盛之路作一个示范。
1903年张謇东渡日本,对日本的实业和教育进行了考察,明治维新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他深受触动,而作为学校教育补充的博物馆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张謇在1905年两次上书清政府,建议在北京建立合博物、图书二馆为一体的博览馆,进而推行到各省、府、州、县,但清政府对他的倡议不予理睬,他决定凭自己的力量创办一家博物馆。
张謇执意创办博物馆,与他“教育救国”的主张密切相关,他认为教育事业关系着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而博物馆是普及知识、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的后盾。
1905年,张謇在家乡南通着手筹建博物苑。他于南通城东南,师范学校附近,迁移荒冢三十余座,购并地二十九家,共三十五亩地,动工兴建。
建于1906年的中馆是苑内最早的建筑,始称测候所,为三间中式平房,安置测候仪器,每日发布天气预报。接着建南馆,南馆始称博物楼,为一座西式二层楼房,平面呈凸字形,是苑内的主要陈列处。当时楼下陈列动、植、矿物标本,楼上陈列历史文物,楼上北侧有一月台,上面悬挂着张謇在建苑之初作的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1911年修建北馆,使南馆、中馆、北馆在一条线上,北馆上下各五开间,楼上陈列书画,开间的长度正好与展览中的一幅清代南通画家钱恕的《江山雪景图》十米长卷相等,楼下陈列黄海边出土的长达十多米的鲸骨架及各种化石标本。
博物苑的花木,除具备一般园林花木的功用外,还肩负更大的使命。这是因为它在博物苑内,被看成是室外的有着生命的展品,是科学知识的传播媒介。特有的使命,使博物苑的花木在种类选择和区域配置等方面更显得经意。
张謇为了将博物苑经营好,请扬州石工为国秀坛垒太湖石,并征集各种竹、兰、牡丹等植于苑内。而后又陆续建苑事接待室、藤东水榭、国秀亭、谦亭(味雪斋)、花竹平安馆、壶外亭等,水禽罧饲养鸟兽,在苑中精心设置假山、荷池、风车、水塔、喷泉,辟花坛、药圃,广植树木、花卉。张謇还为亭榭楼阁题了匾额、楹联,丰富了苑景的文化内涵。
一百年前,这家博物苑已让公众免费参观
张謇深知文物是博物馆的基础,于是毫不犹豫率先捐出自己所藏,而后又刊印《通州博物馆敬征通属先辈诗文集书画及所藏金石古器启》邮递各处,广泛征集藏品。
张謇对文物征集的主张是“纵之千载,远之异国者,而昭然近列于耳目之前”,希望“收藏故家,出其所珍,与众共守”,同时,张謇也深知这种“万物皆备于我”式的征集,对依靠私人财力而建的博物苑来讲,无异于天方夜谭,于是他把博物苑的藏品征集定位为立足本地兼及中外,他在博物苑中馆匾额的题语中说:“中国金石至博,私人财力式微,搜采准的务其大者。不能及全国也,以江苏为断;不能得原物也,以拓本为断。”
张謇十分注重地方文物的收集,这是为了“留存往迹,启发后来”。张謇凭借他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关系,为博物苑广征博采,充实了苑藏品。不少国内外收藏家如端方、叶恭绰等都向博物苑捐赠了文物。他还寻找机会不惜代价为博物苑购置藏品,如1910年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张謇在大会闭幕后征集和收购了大量的展品。
经张謇近十年的苦心经营,至1913年底,博物苑已具有一定规模。这是一座园林式的综合性的博物馆,占地四十亩。苑中树木葱郁,花草芬芳,树木花草都标明科属、产地和中外学名。中馆、南馆、北馆三座主要建筑掩映在花木丛中,假山、荷池、茅亭、风车、水榭点缀其间,还饲养了丹顶鹤等各种动物,使之成为今天我们不断讨论和希望实现的一个多样性博物馆的范例。
为使博物苑管理规范,1913年由苑主任孙钺拟订了《博物苑观览简章》,配合《观览简章》特制了参观凭证——观览证,采用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免费开放和免费不免票的管理模式。1914年,博物苑根据苑藏品,在鉴定、分类的基础上编印了《南通博物苑品目》(上、下册),包括全部藏品和动植物的目录,共收录了天产(即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所列藏品2973号,每号一至若干件,其中天产(自然)品物1870号,占62.8%。这反映了张謇强调博物馆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功能。
人民将战火毁灭的博物苑恢复一新
博物苑建成后最初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学校教育,供学生集体参观,同时也接待知识分子和中上层人士。上世纪20年代,南通成为闻名全国的模范县,博物苑也成为很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建设的典型,接待了不少著名学者和外宾。
1920年是博物苑受到社会颇多关注的一年。这一年,张謇陪同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参观了博物苑,当时在中国得到热议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博士也来苑参观。这一年,中国科学社在南通召开第七次年会,马相伯、梁启超、丁文江、竺可桢、杨杏佛、陶行知等学者名流云集南通,曾在藤东水榭开过一次会,参观博物苑。此时期,张謇经营的博物苑达到鼎盛之时。
南通博物苑自1905年初创逐渐走向兴盛,至1926年张謇逝世以后,情况急转直下。1932年11月,由于经费紧缺,岗警更夫裁员,南馆发生文物失窃案,被窃走文物八十余件,幸而此案不久告破,人赃俱获,文物没有受损。
1938年,南通沦陷,博物苑被日军肆意劫掠。张謇的宅院濠南别业成了日军的司令部,博物苑成了马厩,遗留下的部分苑藏文物标本全部毁灭殆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任其荒废。
南通解放后,于1949年9月召开了南通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面对残破不堪的博物苑,会议通过决议,准备恢复南通博物苑。第二年,“南通博物苑修建委员会”成立,筹集资金修建博物苑。博物苑修建期间,南通人民纷纷捐款捐物,并到工地上参加义务劳动。1952年8月,修建工程结束,南通博物苑焕然一新,获得新生的博物苑开始走向新纪元。
1956年5月,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在开幕词中指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并不太久。最早的公共博物馆,除了帝国主义者们在沿海地区所办的几个外,要算是张謇他们办的南通博物苑了。”这段话肯定了南通博物苑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
2005年,在南通博物苑建成一百周年之际,由吴良镛院士领衔设计的新馆落成开放,旧苑新馆,交相辉映,这期间经历的百年沧桑,都写在了博物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了濠南别业内的张謇生平介绍展陈,并强调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坚定“四个自信”。(徐宁)
上一篇:大国粮仓里的中国故事
下一篇:走在时间前面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悟延安精神 为人民服务24-11-28
- 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24-11-28
- 联动履职 共同守护河畅民...24-11-28
- 利剑护蕾|检察官“跨界”...24-11-28
- 检察日报:守好“钱袋子”...24-11-28
- 检察日报:以立案监督为抓...24-11-28
- 四川省检察院成功举办第二...24-11-28
- 昌都市人民检察院、昌都市...24-11-28
- 天水:召开“检护民生”专...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