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视野 > 正文

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理论征文|传承慎刑思想丰富新时代检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8-24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在世界法系中,中华法系始终独树一帜,历久不衰,显示出中华法律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彰显了中华传统司法文明鲜活的生命力。其中,慎刑思想作为中华传统司法文明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时至今日仍散发着独特的法治魅力,也深深根植于检察人内心。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慎刑思想作为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绝不止于历史叙事价值,世间万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中,《尚书·吕刑》有云:“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刑罚适用亦讲究因时制宜原则。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犯罪结构的不断变化,慎刑思想越来越受到检察机关的关注。

  以人民为中心:司法制度运行要紧紧围绕人民的最根本利益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古代司法文明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赢取民心,这一价值放在今日同样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运行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管子·牧民》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无论何时,民心选择始终是考验执政者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的福祉永远是司法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党和国家政法事业建设的根本导向。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对新时代检察人员而言,人民性就是最根本的政治属性,“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将人民对于司法公正的向往作为检察文化建设和司法制度建构的终极目标追求。

  人民群众对案件的公正感并非仅仅来源于一纸裁判,还来源于对案件办理过程的切身体会。“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一项好的政策制度必然是从群众中来,最终走向群众。因此,公开化、可视化便首当其冲地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处在司法改革大潮中的检察机关必须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主动接受人民监督。首先,对案件要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大多数能够公开的案件要从受理、办理到结案全部重要流程节点公开化、可视化、透明化,让社会公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案情、体知办理流程,让每一份检察文书既能符合法律规定和法理逻辑,又能够最大程度让群众满意。其次,对于少数涉及国家秘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要做好案件的保密工作,放任案情外泄,既对当事方主体权益造成损害,也会给检察工作的认真性和严肃性带来负面影响。

  营造慎刑氛围:准确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检察机关要充分借鉴中国古代司法文明“德主刑辅”的理念,在刑事办案中坚持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统一在中华民族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中具有相当成熟的历史基因,所以既要发挥劝诫训导的道德教化作用,也要强调依法惩治的严肃性,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充分考量、区分各主体的参与程度、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性,采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不可分离、亦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各级检察机关要领会好、运用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树立共同的法治理念,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用,秉持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的态度,深入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及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落实,不断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道路向前推进。

  继往开来:强化制度约束,提升司法素养

  法治之路,不难于立法,难于执法必严,难于司法公正。正如现代刑法学之父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有过这样一番论述:“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这种必定性要求司法官员谨守职责。”这就要求检察人员谨守职责,做到不枉不纵,法律的执行就是让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具有现实的约束力,一旦存在执法不严或者假公济私的情况,法律的现实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司法公信力将会受到致命打击。《韩非子》云:“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鉴古察今,检察人员办理案件必须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务求高度谨慎,将公正当成司法实践的生命线。此外,要严格执行“三个规定”重大事项填报制度,对于个别领导干预司法办案的现象如实进行记录填报,对利用检察权违纪违法的案件,逐案倒查是否存在违反“三个规定”问题,加大通报和问责力度。全面动态掌握违规从业兼职情况,会同相关部门,定期通过大数据手段,排查在职、退休人员是否存在违规从事律师职业、在企业兼职等问题。

  中国古代司法文明注重强调司法官员主体素养。案件办理不能单一偏向于法律条文,优质案件的办理必然以法律条文为依据,以天理人伦为导向,以人本感情为基础。而此三者的准确把握,无不与检察人员个人道德修养与公平正义之信念紧密关联。因此,新时代检察人员要厚植道德情操,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做政治忠诚的模范,廉洁办事的模范,担当作为的模范;以司法为民的法治理念、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刚毅劲直的道德品格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职业观、道德观,从古今楷模榜样身上学习精神品质,在人民群众之间找寻朴素价值追求。通过道德修养的柔性约束与党纪国法的刚性约束,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的法治目标。

  慎刑思想,反映了古人在司法公正和谨慎用刑方面的执着追求;从检察机关薪火相传的检察实践中,慎刑思想亦得以延续。“旧有旧之是,新有新之是”,沈家本先生在《寄簃文存·法学名著序》一书中如是说。总之,慎刑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结晶,在法治道路上将其发扬光大是新时代检察机关的担当与使命,唯有秉持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维和路径,对慎刑思想的有益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往开来,方可让中华法文化的传统价值在现代社会绽放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人民检察院)


原文链接:https://www.spp.gov.cn/spp/llyj/202308/t20230822_62564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