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 的历史必然性
核心提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更好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一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如何认识与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经过较长时间探索,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科学性特质,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而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也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思考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对待历史、对待文明文化,探索二者结合的必然性。
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形成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必须继续探索“第二个结合”规律性认识。让“结合”的结果互相成就,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二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开辟新道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作出深入系统阐释。他强调,“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按照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进行深度挖掘阐发,对中华历史文脉内容进行科学提炼概括。要搞清楚“第二个结合”结合什么、在哪些方面结合、在何种程度上进行结合,要致力于二者的相融相通,准确把握互为融通之要义,进一步将二者联通起来进行比照鉴识,确认共通之处,找到差异所在,明晰互补空间,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进“第二个结合”实践向纵深发展。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从中国国情和现实需要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历史主动,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具体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与当下功能,把承继精神与改造形式有机统一,把借鉴吸收与创新发展有机统一,把文化内容与表现形式有机统一,做到弘扬传统而非食古不化,谨防唯传统至尊而作茧自缚。
三
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一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另一方面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是融通的。融通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察世界的方法基本一致。
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在二者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秉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私情怀,向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观点,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观点,体现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这些基本观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高度契合。
方法,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在传统文化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相通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辩证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高度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生一定程度的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担负起文化使命,主导了二者结合的过程与结果,不断深化对文化规律性认知。
要深刻认识“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同时,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作者:王磊 沈阳市委党校)
原文链接:https://www.lndj.gov.cn/portaluploads/html//site-4/info/467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悟延安精神 为人民服务24-11-28
- 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24-11-28
- 联动履职 共同守护河畅民...24-11-28
- 利剑护蕾|检察官“跨界”...24-11-28
- 检察日报:守好“钱袋子”...24-11-28
- 检察日报:以立案监督为抓...24-11-28
- 四川省检察院成功举办第二...24-11-28
- 昌都市人民检察院、昌都市...24-11-28
- 天水:召开“检护民生”专...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