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视野 > 正文

构建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知识体系

发布时间:2022-12-13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深切领会、深化认识、深入理解、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和基本规律,构建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知识体系,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引和学理支撑。

  在“两个创造”中深切领会现代化知识体系的价值导向,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大论断,表明中国走出了一条人类前所未有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又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崭新形态和广阔空间,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有机统一。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为现实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凝结的中国经验为理论源泉,反映时代观念创新和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价值体系、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阐明蕴藏在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本质要求和战略安排背后的道理哲理学理,从而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在“两个大局”中深化认识现代化知识体系的理论导向,科学回答世界之问。“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以及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思想和方法上的根本遵循。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国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认清“两个大局”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正确判断世界大势、认识中国方位、回答世界之问、践行中国使命,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因此,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统筹“两个大局”战略思维,既要批判借鉴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积极因素和成功经验,合理吸收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有益成果;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形成更多主体性、本土化和有竞争力的中国自主理论,用中国智慧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这一重大问题。

  在“两个确立”中深刻把握现代化知识体系的政治导向,科学回答人民之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是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和民心所向必然选择的高度统一,把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离不开人民“强国有我”的主体自觉和积极实践。因此,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人民至上逻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去反映和表达其意志、利益与要求,让知识体系真正来源于人民实践、服务于人民生活,从而引导广大人民成为党长期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在“两个结合”中深入理解现代化知识体系的实践导向,科学回答时代之问。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独特历史文化特点、具体国情规定的伟大实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不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价值,同时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伟力。“两个结合”以其宽广的历史视野、深邃的理论思考和生动的社会实践,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际和发展过程,大大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规律性认识,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要坚持从中国历史和实际出发认识和定义中国,观察和理解世界。因此,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要深刻总结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意义,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也要坚持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在研究真正的时代问题中回答时代之问,确保以中国之理指引中国之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kll/20221213/807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