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视野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蕴含

发布时间:2022-12-13 来源: 西藏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作出全面深刻阐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具体概念,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这里的“具体”不是感性具体即杂多,而是理性具体即多样性的统一,亦即辩证地对事物诸多本质的全面把握。这一概念涉及党的领导、社会制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平发展、文明形态等诸多方面,其多样性的统一至少体现在以下方面。

  名词和动词的统一。“现代”是一个名词,“化”是一个动词,是一个后缀,其本意是变化。《易经》中的“下观而化也”,《庄子》中的“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讲的都是变化的意思。把“化”这个动词接在一个名词后面就形成了一个动名词,其基本意义就是使事物具有前面那个名词所具有的特征的意思。现代化就是使事物具有现代的特征的意思,工业化、市场化、军事化、国际化等等都是如此。这种名词和动词的统一还表明,现代化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是一种实践,必须从两者统一的高度来把握它。

  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空就是世界,就是宇宙。中国古代思想家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讲的都是这个意思。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空语境中,其内涵是非常具体的,它特指在中国这个空间、在当代这个时间我们党要推进和实现的现代化。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这个时间进程中,在全球化这个空间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因为世界历史及其意义是通过特定国家在特定时间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而实现的。

  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即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共性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其始终,这是一;但一切共性都是通过其诸多个性表现出来的,抽象的共性是不存在的,这是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强调的就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需要指出的是,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因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中,我们更应注重的是中国特色,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四个自信”的重要体现。

  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既有量的指标,更有质的要求。这里的量既包括巨大的人口规模、广袤的国土面积、众多的少数民族,也包括发展的速度、规模、比重等其他要素。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这就要求中国的发展不仅要有量的增长,更要有质的提升,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质而不是量决定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原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都是基于质和量的统一而提出的重大命题。

  肯定和否定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即扬弃,亦即包括了肯定的否定。相对于西方式现代化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的。由于时代条件和基本国情的不同,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完全复制西方式现代化。因而必然既包括对它的肯定,即肯定西方式现代化的一切优秀成果,如它所创造的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反对君权神授的人本精神;又包括对它的否定,如对西方中心论、工业中心论、资本中心论、霸权中心论、人类中心论的超越,以及在思想上对西方现代自笛卡尔、牛顿以来的以二元论、机械论为代表的现代思维方式的超越。这种超越表明,现代化不是西方人的专利,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为人类现代化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目的即理想的目标和结果,手段即达到目的的方式和方法。更通俗地说,目的即河对岸的目的地,手段即过河的桥或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清楚地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手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目的,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提出了过河的目标和任务,又提供了过河的方式和方法,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的和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手段之间的辩证统一。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现代化这个语词的动名词属性表明,它不仅是一种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理论,有着科学的理论内涵、鲜明的中国特色、根本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南。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实践,是党在现阶段的中心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五个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和一系列具体的实践路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需要强调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始终是第一位的。因为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必须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必须是、也只能是党和人民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道理就在这儿。

  总之,没有抽象真理,只有具体真理。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一个具体真理,必须从多样性的统一的高度来把握。只从某一个方面把握它,就会使之成为一种抽象,就会陷入形而上学。而“哲学是最敌视抽象的,它引导我们回复到具体”。理论上失之毫厘,实践上就会谬以千里,这是我们在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时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曲跃厚)

  


原文链接:http://www.xzjjw.gov.cn/ll/103939.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