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层动态 > 正文

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 密切联系群众

发布时间:2022-12-12 来源: 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长征中,红军所经过的地方,大多为没有群众基础的新区域,不少群众一度对红军持冷漠怀疑态度和恐惧心理,有的甚至举家躲避。

  党中央号召红军将士充分发挥“宣传队”和“播种机”的作用。红四方面军专门成立了錾字队和粉笔队,刻写下1.5万余条红军标语;在川南,红军每取食群众一根萝卜,就在萝卜坑里放一枚铜圆;队伍驻扎时,战士们主动帮老百姓挑水、做饭、干农活,讲解党的性质和宗旨。

  这些举措逐渐赢得了群众理解、信任和支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据统计,在整个长征途中,仅给红军带路的向导就有近三千人,参与为红军搭桥渡河、筹款筹粮、掩护伤员、传递情报等的群众数不胜数,沿途更有数万名百姓加入红军队伍中。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党重要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早在1929年6月,毛泽东在一封信中就提出:“政治观点即群众观点”。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所作的结论中强调:“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1943年6月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题》的党内决定,其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上,毛泽东将“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在此基础上,加上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了对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要注意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而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战略性的重大举措。部署实施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大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经过持续努力,全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回顾百年党史,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深情始终如一、历久弥新。正因如此,党才能始终赢得群众衷心拥护,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深刻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第二条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指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更好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郭兴)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2-12/11/content_891543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