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组织人事 > 正文

教育部发布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有哪些亮点

发布时间:2022-09-22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教育部发布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高校如何落实?指南有哪些亮点?

  央广网北京9月21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教育部日前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生物育种科学、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等12个专业列为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提到,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农科专业,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农林人才,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教育部表示,将建立健全引导性专业目录动态调整机制,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及时响应农业产业发展新需求。这一新发布的专业指南,将如何影响涉农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围绕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五大领域共设置了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任金政参与了相关文件的起草。他告诉记者,这些引导性专业瞄准的是未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需要,具有前瞻性。

  “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新一代技术革命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由于本身周期性相对比较长,以及高校改革适应能力的环境条件受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之间,有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任金政说。

  代金亮的本科、硕士学的都是农学专业,多年前自主创业成立公司,长期从事订单农业。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对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很大,而涉农高校的专业设置相对滞后。

  代金亮说:“院校对专业的设计分得太细了,而我们在实际应用当中,需求是非常综合的。在农业生产这个环节,需要把资源环境甚至农业气象,农学的、植保的、园艺的全部要打通,才能够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比如说,我是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毕业的,但是我完全不懂种植;我是种植专业毕业的,但是我完全不懂经营。”

  代金亮说,梳理教育部发布的新农科引导性专业不难发现,这些专业都是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多学科的师资力量匹配才能支撑起来。

  任金政也表示,学界和业界的脱节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他举例说,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在业界已逐渐走到国际前列,但高校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还无法满足社会需要。

  任金政说:“实际上,在高校里边这一块的转换步伐相对来讲有些慢了,存在两者之间相互不够协调的局面。高校也需要从育人目标或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发,做一些变革。”

  实际上,一些涉农高校已经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比如在“双碳”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围绕农业的低碳发展问题,开设了微专业。任金政介绍:“我们通过6门课程逐渐改变,渐渐地培养人才梯队、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顺其自然,我们就能够设置出来一个新专业,同时社会的需求量可能也是足够的,所以说各个高校在这个方面都有不同的尝试。”

  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姜琪告诉记者,围绕农业发展的新需求,2017年以来,他们已经停招了13个专业、撤销了3个专业,增设了智慧农业、人工智能制造等8个特色鲜明的新农科专业,专业结构在不断优化、调整。

  姜琪说:“停招撤销一批,升级改造一批,规划布局一批,以及重点建设一批,着重破除原有的专业壁垒,推进农林、农经、农管深度交叉融合。”

  此外,南京林业大学也在通过设立人才培养拔尖实验班和微专业,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满足产业和市场需求。姜琪说:“我们整个微专业就为了进一步推进新农科的交叉融合,来主动适应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微专业说白了它就是船小好调头,或者说好纠正它的方向来更好地适应整个的社会发展。微专业建设我们今年在启动,也是‘碳中和’方面的试点,然后逐步推进。”

  河南农业大学近年来也在发力新农科专业建设。新增了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兽医公共卫生等专业,2022年又新申报设置生物育种科学等专业。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尹新明说:“(新增的)这些专业都在这12个新农科引领专业的布局当中,所以我们已经超前布局了这些新农科的专业,而且都已经招生。同时我们还有一些相关的专业,虽然名字不是完全一样,但是有相近的。”

  尹新明表示,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大学的使命,首先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中西部农林院校如何发挥自身特长,更好地服务区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河南农业大学的做法是,与省内其他几所农林院校组成联盟资源共享,实行师资互聘、课程共建、学分互认、课程互选。

  尹新明说:“我们协调河南省涉农的5家(高校)可以资源共享,形成了一个涉农高校的新农科建设联盟。我们是从体制机制上先进行了探索,这样就可以解决师资短缺等问题。解决一些涉农高校想布局新农科的新兴专业,同时条件不足的问题。它可以逐步布局,先布一些方向或者逐步地形成专业。”

  《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中提到,将建立健全引导性专业目录动态调整机制,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及时响应农业产业发展新需求,审慎论证,适时调整优化指南。

  任金政表示,教育部此次印发的是一个引导性的专业指南,并非具有强制性。因此,他建议,各地涉农高校应立足实际,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农业发展需要,切不可盲目上马一些不具备师资力量的新农科专业。

  任金政说:“因为不同高校有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基础,先做一些尝试性的改革。它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有针对性地围绕一个或者几个专业,去探讨相关专业的设置情况,也要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跟这些专业相关的探索。”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11909.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