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20世纪6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两部反映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游击战术的影片《地道战》和《地雷战》曾经风靡全国,家喻户晓。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是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为了打击敌人、保存自己,在不利的地形和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条件下,化整为零,在与敌周旋、殊死战斗中创造的游击战术,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冀中地区必须坚守不能后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规模“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1941年以后,日伪军强迫敌占区的老百姓在冀中地区周边建据点、碉堡1000多处,使冀中根据地基本区的面积、人口减少2/3。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冀中军区希望将机关、部队撤至太行山根据地,待形势好转再返回冀中。晋察冀军区领导认为可以考虑冀中军区的意见,而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坚持认为应该坚守冀中根据地,因为冀中地区是华北重要产粮区,日军正急于将华北变成兵战基地。从冀中的客观条件来看,是易攻难守的大平原,而且以八路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一旦撤出,几乎不可能再返回来。因此,从战略上看,必须不惜代价,在冀中地区抗击日军的“蚕食”和“扫荡”,既要拖住日军,又要为后来的战略反攻创造条件。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相结合。在日伪冀中进攻之初,八路军面临两大困难:一是冀中地区地处平原,无险可守;二是缺枪少弹,武器装备简陋且极度缺乏。这也是为什么冀中军区曾经考虑退守太行山一线的原因,打算利用山区地形,便于坚守。然而,从整个大局着眼,尽管八路军无险可守、武器缺乏、装备简陋,也不能让出冀中平原地区,那就需要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想办法改造地形,使平原的地形像山区一样有利于坚守;利用有限的物质条件和土办法,制造有杀伤力的武器;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法,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地道最初源于人民的创造,冀中的民兵、党员干部、老百姓过去为了防备敌人追捕,挖过“蛤蟆蹲”、地窨子、红薯窖,敌人来了,人可以藏在里面,但最大的问题是蹲在里面只能藏不能打,而且一旦被敌人发现,跑都跑不了,所以“蛤蟆蹲”逐渐变成了两个口,既能藏又能跑,但还是不能打。后来在八路军工程技术干部的指导下,地道发展为地上、地下工事相结合,地上工事能够掩护地道口,打击敌人;地下工事要扩挖坑道,打好隔断,防水、防毒、防火,打藏结合,既能隐蔽自己,又能打击敌人。

  地雷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但过去只是作为障碍物使用,埋在阵地前,形成雷场,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红军时期曾经用竹筒、罐子、木盒子装上黑火药,做成地雷用以杀敌。抗日敌后战场地雷战得到推广、应用,一方面与八路军的武器装备过于简陋、缺乏有关。八路军用洋油桶、茶壶等坛坛罐罐或者用石头制造雷壳,这种自造的土地雷成本低,一个土地雷和一颗子弹的成本差不多,但杀伤力却比一颗子弹大得多,有了地雷就能缓解极端缺乏武器的困难。另一方面从战术应用的角度来说,过去对地雷的应用法则是在阵地前方形成雷场,以迟滞敌人进攻。地雷战中的布雷不是完全被动的防御,而是用来封锁敌军交通,迟滞敌军行动。敌人进村袭扰,地雷就埋在水井口、灶台旁、牲口棚和门窗处,无处无雷,无处不炸,吓得敌人不敢进村。

  麻雀战是抗日战争中最艰苦的时期,在和日军作战中总结出的战术打法,特点是忽聚忽散、忽隐忽现、声东击西、神出鬼没,用袭击、伏击、阻击的办法,找准机会对敌人进行零敲碎打。麻雀战需要配合地道战、地雷战使用,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这样才能隐蔽、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体现人民战争特点。在党的领导下,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把群众经验提炼、总结、升华、推广,集思广益,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这些游击战术。

  地道战后来发展成了连成一片的地道网,户连户、村连村,这时的地道不是一家一户的地道,而是一个庞大的地下工程。这时的地道战发挥的作用也不仅仅是防御,反而具备了进攻的条件,可以用来逐渐包围敌军的据点,极大地拖累敌人,分散其兵力,为最后反攻做准备。地雷战增加了日军“扫荡”的难度、阻滞了“蚕食”的速度,使敌人不敢轻易进占村庄进行抢掠,有效地保卫人民的劳动果实和生命财产。八路军把推广地雷战当成人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造成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局面。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运用麻雀战不断袭扰敌人,以最小的代价,给敌人制造最大的困难,打得他们闻风丧胆、坐卧不宁,逐步争取战争主动权。

  

  责任编辑:姚远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scq/20220907/7434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