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组织人事 > 正文

宁国市:践行“人才强市”打造人才高地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 安徽先锋网 作者:佚名

  6379814682622959249988527副本.jpg

  专稿:近年来,宁国市围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推动人才集聚、平台创新、生态优化,人才资源总量、质量和贡献全面提升,全力打造县域人才高质量发展集聚高地,逐步形成“以人才支撑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发展汇聚人才”的生动局面。

  

  按照“错位发展”思路,采取差异化人才竞争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分类评价等机制改革,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持续拓宽人才政策覆盖面及精准度。先后从市本级拿出扶持资金8800余万元用于科创团队扶持,引进“高精尖缺”科创团队26个,同步带动新宁能源、绿谷新材料等10余个重点项目落地,撬动产业资金近5亿元;投入2.8亿元建成14万平方米“宁国智谷”,并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0余家,累计兑现“三津英才”“宣8条”等各类人才薪酬补贴1300余万元。

  

  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高标准科创孵化平台,高水平建设“宁国智谷2.0”、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全力争创国家级科技创新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同步规划筹建高水平宁国科创城,着力打造集研发、孵化、产业化相互融合的全创新链平台。鼓励做大“企业平台”,坚持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紧密融合,实施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融链招商。积极鼓励各类企业在长三角等人才集聚地设立创新研发机构平台,引导骨干企业、“专新特新”企业把更多资金资源投向人才项目、研发环节,加快形成以一流企业平台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团队做优一流企业的良性局面。对接延展“高校平台”,持续深化“政校企”人才战略合作,大力举办区域性或专业性的人才项目交流对接、重大学术会议、科技论坛等人才活动,常态化开展“高校行”,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建成一流高教平台,布局一流科研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坚持“用心用情对待人才、真金白银投入人才、全心全意服务人才”宗旨,切实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环境”打造区域人才高地和全省人才强市。紧盯“引得来”,聚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要求,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以“人才+项目”方式,鼓励市内企业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等合作,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人才、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的良性循环。紧贴“育得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依托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建设宁国市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鼓励企业与高校投资互建公共实训基地;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继续实施“移山计划”,全面推动“名师、名医、名家”人才培育工程。紧抓“用得好”,坚持“破立并举”评价人才,切实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细化出台人才评价标准及认定办法,强化人才贡献率在政策中的导向作用,给予“偏才”“专才”等技能型人才更大的空间和视野,让各类实用型人才有为更有“位”。紧扣“留得住”,突出以情留人,切实解决好人才就医、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等实际问题,打通服务人才“最后一纳米”;突出待遇留人,坚持政治待遇与经济待遇同步提升,持续加大对企业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切实提升人才获得感、幸福感;突出服务留人,持续深化“互联网+人才服务”工作,依托“皖事通”平台,用好“宁国智慧人才平台”,用数字化服务整合资源、再造流程,实现政策信息“一站通晓”、供需对接“一键匹配”、补贴兑现“一机通办”。

  

  进一步整合各项人才政策,全面构建系统高效的人才制度体系。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工作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落实机制。坚持合力聚才,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重点抓好前瞻性问题调研、综合性政策论证、跨部门工作统筹;树牢“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和独特优势,抓好本领域、本系统、本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协作高效、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坚持多元引才,持续加大财政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专项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需要;坚持政府和社会力量投入并重,探索鼓励各类社会组织设立人才发展、资助、定向培养基金等,以多元化人才投入体系,构建多元化人才工作格局。(张欢)


原文链接:http://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27263?ClassId=6173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