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层动态 > 正文

还原真实的“包青天”,珍贵文献实物首次亮相!

发布时间:2022-09-08 来源: 安徽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戏文里的包青天

  “黑面”包公,华人世界家喻户晓。宋元明清以来,“黑脸包公”,是包公题材文艺作品的“人设”,却也逐渐成为一个海内外共同认可的文化符号。

  

  9月6日,由安徽省纪委监委宣传部、安徽省纪委监委驻省文化和旅游厅纪检监察组指导,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机关党委和省图书馆共同主办的“清心守廉洁,直道为奉公”廉洁文化包公主题馆藏古籍文献展,在省图书馆开幕。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献实物首次走出库房与观众见面。

  “包青天”的故事,自北宋时即开始在民间流传,现存的元杂剧中,包公戏就有十一种,既有元杂剧大家关汉卿创作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也有很多不知作者却依然流传千古的杰出作品。明清以来,相关文学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包公成为书判体小说、文言笔记体小说、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和杂剧的戏剧化人物,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影视剧。这些文艺作品赋予他铁面无私的清官形象,深入人心。

  

  清咸丰年间,说书艺人石玉昆说唱的《龙图公案》广受欢迎。后人将石玉昆的表演记录下来,题为《龙图耳录》,即是后来刊行的《三侠五义》。至清光绪年间,《三侠五义》修订改名为《七侠五义》,这是“包公文学”的著名文本。作为包拯家乡合肥的地方戏,庐剧200年来也绵延不断地上演包公戏, 有《干旱记》《卖花记》《乌金记》《探阴山》《狸猫换太子》《秦香莲》《包公审驴》《包公劝嫂》等近十种之多。

  

  古籍中的真性情

  认真浏览廉洁文化包公主题馆藏古籍文献展,观众们发现,包公故事并非只落笔于戏文资料;而包青天,也并非“黑脸”。

  

  在清同治二年(1862)李瀚章省心阁刻本包孝肃公奏议内页的画像中,我们看到了包公——一位白面长须、清隽古雅的书生。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石梅说,文学作品中的包公形象虽然与历史上的包拯形象相去甚远,但其不畏权势和清廉自守的精神内核却是相通的。

  

  此次展览,省图书馆整理了馆藏中与包公廉洁文化相关的70余部古籍文献,分为5大板块18个单元,展示了包公生平原貌、在合肥读书成长的经历、清廉为官的实录、合肥包氏家族的风训、身后千年旌表的称颂、民间广为流传的戏曲图影等方面。

  仁宗朝“百度或阙,生民未泰,契丹夏贼,交臂伺边”,众多有识之士纷纷进言献策要求改革,包拯便是其中的一位。包拯著作中,奏议多达185篇。此次展出了其中的一部分,不用华丽辞藻、篇幅短小精悍,这些奏议贯穿于他仕宦生涯的各个时期,全面体现了他“民为邦本”“视贪如贼”“秉公执法”“选贤任能”的廉洁思想。

  

  奏议百余篇,家训虽仅有一则,亦广为传颂:“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刚直不阿,严于律己,包拯所树立的优良品质作为家风流传于包氏子孙后代。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书端州郡斋壁》是文献记载包拯留下的诗作。他在诗中抒发自己为政清正的志向,可视为包拯立身处事的宣言书。

  

  这一系列珍贵的文献实物,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包拯:不是“黑脸”,真乃“铁面”。

  跨越时空的忆念

  “铁面包公”寄托着人们对于政治社会清朗的朴素理想与愿望,“包公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备受世人的认可与推崇。展览中的文献,有相当一部分是他人对于包拯评价的文本。在宋代“尚清”风气的推动下,包拯成为“清官廉吏”的代表人物。后世也往往以包拯为楷模,赞扬其清风峻节。

  

  民国五年《香花墩志》,是一部关于合肥城南香花墩的名胜志,对香花墩及包公祠等来龙去脉进行了考证。其中手绘的《香花墩图》,仿佛带人穿越时空。图中可以看到,香花墩位于合肥城南,四面环水,有桥相通,墩上有书院、井亭等建筑,垂柳掩映,城环水绕。今天,当我们站在包公园外,遥望孝肃祠、回澜轩、流芳亭,古籍文献中绘就的故事何尝不是就在眼前?

  省图书馆纪委书记、副馆长高全红提到,这是包公文化典籍第一次走出库房,也是省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第一次对外展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地方典籍文献通过多样的形式走出“深闺”,在大众的面前立体鲜活起来……(晋文婧)


原文链接:http://www.ahjjjc.gov.cn/ywbb/p/1059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