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想起魏老师

发布时间:2022-09-03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教师节将至,我又想到了魏老师。想起他,眼前浮现的依旧是他二十几年前在校园里那个年轻、帅气的模样。

  那时候,我刚到农校读书,年轻、高大、帅气的魏老师教我们班英语。课上,他总用全英文教学,这让刚从乡村中学来的我们,一下子很难适应。尤其是我,由于比其他同学晚到校两个月,所以很多内容根本就听不懂。在课堂上提问时,他也从不点学生姓名,而是让我们从前排依次向后回答问题。轮到我时,我仍然傻愣愣地坐在那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同学们都捂着嘴笑。我怯怯地站起来望着他,魏老师却不发脾气,微笑着看向我,重新说一下问题,并示意让我坐下来回答。我结结巴巴地回答完问题,他依旧微笑着,再点点头。这无疑给了我许多自信和勇气。从那以后,每当上英语课时,我都会特别专心地听讲,但由于我的基础太差,经常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我每次为了回答好他的提问,不得不提前做好预习的功课,就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才勉强跟得上同学们。

  因为晚到校两个月,所以学校里的一切事物对我来说都是特别新鲜的。同学们也特别照顾我,会帮我“指点迷津”,经常和我说一些学校里的奇闻趣事,好像他们在这两个月之内已经掌握了很多东西一样。有同学对我说魏老师写得一手好文章,他是我们学校的大才子。我心里不禁惊讶,能说一口流利英语,又写得一手好文,真是厉害啊!从那以后魏老师就成了我的崇拜对象,因为我的心里也藏着一个文学梦啊!

  那时,我们班订了一份《安徽日报》。因为学校条件不太好,课间也没有别的娱乐项目,同学们每天都喜欢看日报上的副刊文章,当然也包括我,大家都看得很认真、很爱惜,一份报纸被全班同学传阅过后,依然是干净的。有一天,一位刚拿到报纸的同学在教室里喊道:“大家快来看呀,今天的日报有魏老师的一篇文章呢。”同学们呼啦一下子都围了上去,而我因为站在外围,连眼睛都挤不进去。

  等我好不容易拿到那张报纸,已经到了晚自习快下课时,同学们都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宿舍了,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认真地品读着那篇标题叫《那一盆盆文竹》的文章。讲述的是魏老师大学刚毕业没几年,在他老家的乡村中学教书时,有一个进城的机会,学生们知道他快要调走了,所以舍不得魏老师离开,纷纷自发地给他窗台下摆上很多文竹,想要挽留他。魏老师当时很为难,因为他面临着一个抉择,是去还是留?

  看完文章后,我对魏老师的崇拜不由得又多了几分。最后我还默默地拿出笔,在笔记本上抄下了那篇文章。

  第二天上课时,魏老师的手里拿着一份报纸。同学们都很兴奋,让他说说写那篇文章时的感受。魏老师没有说英语,他先是叹了口气,接着他的眼神开始变得迷离起来,说起当年的情景,我看到他原本阳刚的脸上瞬间多了几分柔情,或许还藏着淡淡的忧伤。

  “我又在那个学校多待了一年,一直到那些可爱的孩子毕业,才安心离开了那所乡村中学。唉,说实话,我也舍不得他们啊!”魏老师的声音有些低沉。

  2000年夏天毕业后,大家就各奔东西了。因为当年通讯不发达,我们之间基本都失去了联系,一直到15年后,同学们才相约在那个滨江小城,小聚了一次。席间,有位同学不经意地提到了魏老师,说他现在是一个市晚报的编辑部主任,同学们又一次被惊讶到了,大家纷纷瞪大眼睛,听那位同学说这些年关于魏老师的事……我则更加激动,因为彼时我已经开始追逐我的文学梦。

  我迫不及待地从同学那里拿到了魏老师的微信号码,并取得联系。而时隔多年,魏老师已经记不起我了。我向魏老师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告诉他自己也开始写文章了,但才刚刚起步。魏老师很高兴,当即让我发几篇文章给他看看。我赶紧找了几篇自以为挺好的文章发过去,他很快就给我逐篇点评了。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文章里的问题:“廷付,你的文章中的感情处理得还可以,就是文字有些粗糙,不够干净利落。”

  后来魏老师又帮我指导过很多次文章,这使得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进步。2018年夏天,我有一篇文章发在了《安徽日报》上。欣喜之余,我特意发信息告诉他:“魏老师,我还记得您当年发在日报上的那篇文章呢。您知道吗?从那时起,您就是我的偶像了。”他笑着说道:“都过去20年了,你还记得那么清楚啊!”

  接着魏老师又鼓励我,他说我是有天赋的。他还说:“廷付,你写文章要想取得进步,就必须多读书,而且要读名家的书,看他们是如何谋篇布局的。最好看经典名著,譬如《红楼梦》,如果你可以读上五遍《红楼梦》,你的文字一定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我当时听了他的话,特别高兴,信心满满。但当我读《红楼梦》到第三遍时,就感觉到读不下去了,因为我看到那些文字已经感觉很熟悉了,知道后面写的是什么,但是我并不知道那些文字的内涵。我把自己读书的感悟和魏老师进行了交流,他鼓励我说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

  在文学的路上,魏老师一直给予着我支持和鼓励。就像当初我站在教室的后排,回答魏老师的英语问题一样,我始终记得他那张微笑着的脸。虽然如今他的脸上早已有了岁月的痕迹,但他的微笑一直都没变。我知道那微笑中,始终饱含着对我的鼓励……

  (作者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10673.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