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民生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民生保障综述
幸福的成色,必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医疗、技能培训让人轻松就业、贫困户住上安全房、养老金连年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56岁……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和煦春风,温润着百姓心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情牵挂内蒙古各族人民,先后2次到内蒙古考察,连续5年参加全国人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内蒙古的发展擘画蓝图、明确路径。10年来,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区上下守望相助、感恩奋进,不断擦亮民生底色,提升幸福成色。
饭碗端得更稳了
“我们夫妻俩都是技术工人,每月工资上万元,如今,生活更殷实了。”通辽市科左中旗南珠日河嘎查哈达夫妻俩都在现代牧业(通辽)公司上班。
在这家公司,有200多个像哈达一样的农牧区劳动力,完成了从农牧民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技能培训让我轻松就业,每个月工资6000多块,还在城里买了楼房。”哈达的妻子笑开了花。
如今,转移就业收入已成为农牧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2012年以来,我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保持在245万人以上,每年有10万名城镇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家住乌兰察布市的小王,2019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乡,在当地创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下,他成立了家政服务公司,不仅自己活出精彩人生,还帮助残疾人走上就业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饭碗。我区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从岗位开发、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方面综合施策,努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12年以来,一组组数据如同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奏出了促就业工作的铿锵之音。
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5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的较低水平,“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职业技能培训遍地开花。全区累计开展补贴性培训301.3万人次,发放补贴资金32.66亿元,职业技能人才由125.3万人增加至350.9万人。
创业带动就业释放倍增效应。全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0.7亿元,建成创业园和孵化基地等343家,入驻实体3.78万户,带动就业33.4万人。
10年来,我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00元增加到34108元,群众的收入高了,底气足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社保有了定心丸
当把1000元钱交到社保部门时,农民魏三吃下“定心丸”。早在2008年,魏三专程到市里咨询:“农民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吗?”答案是否定的。
2012年,内蒙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农民和城镇居民享有同一制度、同一待遇,最高缴费档次均是1000元。魏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高缴费档次。
10年来,我区社会保障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1228万人增加到161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967.7万人跃升到2192.2万人,连年提高养老金、医保补助、低保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努力解决好群众的后顾之忧。
扩面的同时,提高待遇,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最强音”。
68岁的锡林郭勒盟多伦县退休职工何山,每月养老金到手有4000多块,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49岁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农民刘瑛患有乳腺癌,每次住院都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待遇,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
一张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网逐渐编密织牢。
全区养老机构床位从13.58万张增加到21.33万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从614个增长到1165个,各式各样的为老餐厅和老年健康设施加速普及。集中、分散供养孤儿生活保障标准连年提高。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不断完善。
在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的同时,这10年,我区全面推进就业和社保公共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窗办”,就业和社保等151项公共服务实现“网上办”、61项实现“掌上办”、136项实现“一窗办”,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保服务。
健康护佑加砝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我区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全区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44岁提高到2020年的77.56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从2012年的20.14/10万、6.37‰下降到了2021年的9.92/10万、3.13‰。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被实实在在落实在了行动上。
2021年以来,我区有效处置了二连浩特、额济纳、满洲里、呼和浩特等地疫情,全力守护全区2400多万各族人民的平安与幸福。
今年,呼和浩特市81岁的王华,通过家人线上下单,实现医护人员上门完成康复护理;阿拉善阿左旗牧民奥登坐在家中电脑前,和内蒙古中医院的专家“面对面”问诊,开药、缴费、配药等都能在网上办妥。
据了解,2019年开始,我区多家公立医院陆续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了便利服务。我区多家医院开通的云诊室,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同时,我区建成了五级医疗卫生体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加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医疗健康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21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4951个,其中公立医院806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25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个、妇幼卫生机构11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14个。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6.7万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13.4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2.1万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0.4万张。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8.4万人,注册护士8.9万人。农村牧区拥有村卫生室1.3万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万人……
而且我区早于全国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每一项政策,都浸润着沉甸甸的民生情怀;每一个数据,都考量着百姓的幸福尺度。
1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圆了全面小康梦;
全域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等达到了90%以上;
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盟市随迁子女全部在公办学校入学;
全区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6.4万户、危房改造116.65万户,配套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160多万套,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近140万套;
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35.3平方米和32.8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5.4平方米和7.9平方米;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7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0%。
10年来,我区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给予温暖回应,一大批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各族群众的生活更幸福、未来更美好。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化为生动实践,内蒙古用行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记者梅刚)
原文链接:http://www.nm.jcy.gov.cn/xwzx/qnyw/202208/t20220831_381593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悟延安精神 为人民服务24-11-28
- 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24-11-28
- 联动履职 共同守护河畅民...24-11-28
- 利剑护蕾|检察官“跨界”...24-11-28
- 检察日报:守好“钱袋子”...24-11-28
- 检察日报:以立案监督为抓...24-11-28
- 四川省检察院成功举办第二...24-11-28
- 昌都市人民检察院、昌都市...24-11-28
- 天水:召开“检护民生”专...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