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法制 > 正文

闹市有家“无声面馆”:只招听障人士做店员

发布时间:2022-09-01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在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有一家招牌为“大同刀削面”的面馆(以下简称“大同面馆”),店内环境整洁雅致,店员服务周到体贴。但和一般的小饭馆不同,这里没有店小二热情的招呼与吆喝,也没有人声鼎沸的喧嚣。

  在二姐家附近开面馆

  1972年,孙斌出生于山西大同,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哥哥和二姐都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父母花光了积蓄,到全国各地求医,也未能恢复两兄妹的听力。在孙斌的童年记忆里,母亲经常愁眉不展,不止一次叮嘱他:“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多关照大哥和二姐。”

  大哥、二姐虽然有听力障碍,但对他这个小弟尤为疼爱,有好吃的总给他留着。随着年龄增长,孙斌学会了手语,经常给哥哥姐姐讲述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兄弟姐妹四人感情很深厚。

  2010年,孙斌的二姐嫁到河南开封。一家人到开封探亲时,才知道这里是历史文化名城,民风淳朴,一家人都喜欢上了这座城市,他们决定把在老家开了十多年的面馆搬迁到此地。除了想把祖传的面馆生意做大,孙斌还有个更周全的规划:面馆开在二姐家附近,二姐和大哥能一起来店里搭把手,既可以保证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兄弟姐妹还能长期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让父母安心。

  2010年底,孙斌的刀削面馆“大同刀削面”落户开封市鼓楼区。

  山西人爱吃面食,孙斌祖上三代都靠做刀削面为生,他家的刀削面在当地是一绝。“想要面好吃,就必须筋道,必须手工和面、削面,卤子也有讲究,这是数十年三代传承下来的。”孙斌说,刀削面对于大同,就好比灌汤包对于开封,北方人喜好面食的口味是相通的,他有信心让自己家祖传的手艺在开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能赚钱啦!”

  孙斌的面馆价格实惠,面条筋道、可口,开张不到一个月就顾客盈门。因为大哥、二姐经常在店里帮忙,渐渐也吸引了一些听障人士来店里用餐。一天,一位客人吃过面,打着手势恳切地询问孙斌,他有个朋友也是听障人士,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能否到面馆来上班。

  孙斌听后很受触动,因为自己家有两位听障人士,他对听障人士的难处感同身受——他们长期处于无声世界,那种安静足以让人窒息;他们难以被社会认同,那种滋味如陷深渊。当晚,他和家人商量招收听障员工的事,得到家人的一致赞同。

  就这样,孙斌招聘了店里的第一位听障员工——20多岁的刘志。初到店里,刘志面色苍白,都不敢和陌生人对视,10根手指头被自己啃得光秃秃的。

  孙斌让刘志从最基础的和面学起,手把手教他和面、揉面、扯面,直到削面。刘志学得有模有样,很快就能独立操作,三尺案板成了他的主场。一团十几斤的面,经他一通揉搓,变得软硬适中,然后他左手托着面板,右手拿着专用刀具,自信满满,手起刀落间,一根根面条像泥鳅般滑入锅中。

  孙斌还留意到刘志每天早上都会提前来店里拖地板、擦桌子,干活主动又勤快。慢慢地,刘志脸上有了笑容,会主动找大家聊天了。

  第一次领到工资时,刘志激动得直搓双手,当即买了一大箱饮料,挨个送到同事手上,兴奋地比划着告诉大伙儿:“我能赚钱啦!”

  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找到孙斌寻求工作机会。“如今普通人找工作都不易,更何况是残疾人!他们想在社会上生存难上加难,小面馆为他们提供工作,让他们学一门手艺,授人以渔,让他们无论走到哪儿都能自食其力。”怀着这样的初心,孙斌干脆立下规矩,店里只招听障人士。这个规矩一直坚持到现在。

  日常,孙斌亦师亦友,给店员们提供家人般的照顾。孙斌说:“他们心里苦,自卑,生活不如意,担心别人看不起。我精通手语,会经常和他们谈心。”新员工刚进来,孙斌会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从最简单的琐事做起。渐渐地,这些员工一点点打开封闭的自我,变得乐观起来。“新来的员工,我不仅教他们学习工作技能,也教他们如何待人接物。相比于普通人,听障人士更敏锐、更细致,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更出色,只要有平等的机会和平台,他们都能做得很好。”说起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店员,孙斌满是自豪。

  十多年来,从孙斌的面馆走出去的店员不下20个,有的自己开起了面馆,自立门户;有的通过佩戴助听设备,学会了开车;甚至有好几个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的青年,在面馆相识、相恋,组建了幸福的家庭,过上了温馨和睦的小日子。

  “就希望能为残障人士多做点儿实事”

  孙斌的点滴付出,店员们都记在心里。孙斌每年过生日的时候,都会收到之前和现在的店员送的礼物。一瓶酒、一个小红包、一个小蛋糕,满满都是被惦记的幸福。回忆起这些动容时刻,这位粗犷的山西汉子眼中闪着泪光。

  目前,孙斌的面馆共有员工7人,全部有听力障碍,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25岁。每到饭点,他们便会在厨房、餐厅之间穿梭忙碌,大家配合默契,很多时候相互靠眼神交流就已经心领神会。

  员工李绍春今年36岁,来面馆已经3年多了,是店里削面的一把好手。一板面20多斤,能出50多碗面,他一个中午能削三四板面。“这是力气活,更是真功夫!”孙斌由衷地赞叹。李绍春家境贫寒,离异后来面馆工作,3年下来,他练就了一门出色的刀削面手艺,现在又有了女朋友,正在计划重组家庭。“看他每天乐呵呵的样子,估计不久就能听到他的喜讯。”孙斌咧开嘴笑着,像老大哥说起自己小弟的亲事。

  在店里工作了将近5年的周春霞,来自西北农村,没有上过学。她来店里以后,孙斌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认识汉字和数字,后来又教她学会了手语。周春霞聪明好学,每天见缝插针地学习,如今已成长为店里的头号凉菜师傅,并负责全店后勤采购工作。“如果不是孙大哥,我这会儿肯定还在大山里刨土,身后还跟着几个泥娃娃,是孙大哥改变了我的命运。”周春霞用手语表达着对孙斌的感激之情。

  很多人好奇,店员都是听障人士,他们如何跟顾客无障碍交流?对这个问题,孙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任何沟通障碍。”很多客人说就喜欢来这儿,这儿不同于其他食肆的热闹喧腾,踏进大同面馆的大门就感觉很安静,有种被治愈的感觉。客人一进来,就习惯性降低说话的音量,不由自主地给予所有店员最大的耐心和善意,还有许多回头客,来的次数多了,甚至跟着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手语。

  面馆门口的四季菊郁郁葱葱地生长着,花开花谢,一晃12年过去了。孙斌的面馆已是开封当地知名的网红店铺,被媒体多次报道。但在孙斌看来,小店的维持,更多要归功于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很多部门都对我们店特别关照,经常来看望大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还送来了口罩。还有那些老顾客,长期支持我们的生意。”

  新冠肺炎疫情对孙斌的生意有一定的影响,但在社会各界和顾客的关照下,面馆依然能够正常营业。面对困难,孙斌坦言:“我今年50岁了,不求扬名立万,也不求发大财,就希望能为残障人士多做点儿实事。等条件允许了,我打算开第二家面馆,到时候还是只招听障人士。”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10342.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