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视野 > 正文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09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和支撑,我们要结合时代特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鼓舞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之中。

  汲取力量,将精神内核转化为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底气和神韵所在,是全体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一方面要努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核转化为时代精神,不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勇气、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对中华文明的研究引向深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同时要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守正创新,推动形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推陈出新、守正创新,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就要求在学习、研究、应用优秀传统文化时既要做到继承和弘扬,又要做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要做到理性继承。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不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要结合新时代的要求进行取舍,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也不能完全摒弃,要将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发展需求的保留下来,并恰当使用。另一方面,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夯实根基,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华民族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现代人类共同问题也具有重要价值。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既要阐释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演进历程和当代价值,讲明白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又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我们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来看,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其一,要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讲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通过透彻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来增强广大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其二,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不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得到传承和延续。其三,要加强国际沟通和交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积极构建国际话语体系,利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与世界展开对话,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kll/20220809/7286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