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组织人事 > 正文

泸溪县:做好人才“四字”文章 助力乡村持续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26 来源: 红星网 作者:佚名

  泸溪县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抓牢人才主体,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四字文章,全面激活人才“引擎”,为持续推进全县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做好“引”字文章,构筑人才高地。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以村级换届为契机,将政治过硬、精通农业的致富能手,在外创业成功的经营型人才,具备丰富组织管理经验的退伍军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发挥“领头雁”作用,回引15名返乡创业优秀党员、10名本乡本土大学生、11名退役军,推选44名本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充实到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中,带领群众发展产业,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助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发展。抓牢后备干部“生力军”,以“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为标准,吸纳优秀党员、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待业大学生、退伍军人、回乡创业青年等骨干力量加入党组织,确保每个村动态储备后备干部2名以上,三年来,共发展党员785人为乡村振兴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二、做好“育”字文章,夯实人才根基。实施泸溪县乡村育才聚才五年行动计划,明确农村生产经营人才、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5大类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和管理措施。着力培训提能力,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实施“四大培育”工程,加强本土人才培育。以“科技下乡”为载体,整合农业、科技、人社等部门资源,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每年培育农村各类实用技术人才1.2万人次,着力培养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对724名村(社区)“两委”成员、295名农村青年人才实行年度轮训全覆盖,切实提升其解决农村实际问题、攻坚克难的能力。定期组织镇、村干部外出研学、集中培训、走村观摩“擂台比武”,促进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更新发展理念。发挥青年人才党支部作用,充实人才“储备库”,并纳入后备人选培养计划,使其在镇党委、村级党组织培养教育中提升党性修养,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疫情防控和村级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中锤炼能力,提升本领。全面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养,结合科技专家组团送技下乡活动,开展农村产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以“一户一人、一人一技”的工作思路,年培训务农户2万余人次,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本领。

  三、做好“用”字文章,激发人才活力。强化一线墩苗锻炼,择优选派257名熟悉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的人才,奔赴一线锻炼。强化名师培养,立足本地实际,挖掘特色文化,搭建科创平台,大力实施本土名师成长工程。近年来,建立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众创空间1个、省级农业星创天地3家,成立李华君名师工作室、滕静蓉苗族数纱工作室、陈兰香踏虎凿花工作室等各类专家人才工作室14个。强化互助提能,挂牌成立邹学校院士团队专家工作站,科研团队指导泸溪县建立千亩辣椒种植片和早熟辣椒规模化特色产业示范长廊,引进优新品种12个,推广辣椒生产新技术30余项。省林科院、中南林业大学专家指导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油茶产量从亩产5公斤提高至20公斤。发挥返乡创业人才典型作用。返乡创业青年人才唐荣芬成立众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千亩白茶基地,精心谋划茶园、文化园、观光园“三园”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打响了泸溪白茶品牌。并向县内6个乡镇推广白茶种植,全力打造集“育苗、种植、加工、储藏、运输、销售”于一体的白茶产业集群。目前,年产值2000余万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当地年务工群众10000人次以上,人均收入增加1500元。有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困难群众增收难、产业发展壮大难的“三难”问题,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四、做好“留”字文章,焕发人才乡情。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管理、激励、保障长效机制,落实党委(党组)联点服务专家人才、定期走访、谈心谈话制度,每名县级领导联系专家人才2人以上,乡镇、县直单位党委(党组)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专家人才1名以上,组工干部全员联系,实现专家人才联系服务全覆盖。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先后投资1.5亿元为乡村教育、医卫人员人均提供1套周转住房。对致富带头人、先进代表、创业退伍军人等提供精准服务,确保相关优惠政策落地。整合乡村振兴涉农资金,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建设,从基础设施、产业建设、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发力,提高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程度,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和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让乡村人才愿意扎根。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2/07/22/138577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