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两位书记有办“法”
高山村,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村落,位于重庆市荣昌区铜鼓镇西北面,曾因没有村集体经济产业等原因,背上了市级贫困村的“包袱”。
许友村,位于荣昌区观胜镇,曾因环境制约,导致村子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贫困户数量多,也被定为市级贫困村。
2019年3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派驻宣教处干警贾毅和行装处干警郑崇熠分别担任两村的第一书记,从事脱贫攻坚工作。在带领两个村庄打赢脱贫攻坚战后,驻村两年挥洒青春汗水的贾毅和郑崇熠回到重庆五中院履职。而刑二庭干警吴子龙和办公室干警张红波,则接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接力棒,投身两个村庄的乡村振兴工作。
一年多以来,以重庆五中院为强力后援,吴子龙和张红波牢记自己法院人的身份,继续发扬两名“前辈”把村民当亲人、全心全意助农提振精气神、增收致富的精神,并持续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法治动力。
产业兴农 依托招商引资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来到高山村的第一晚,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回想起白天初见的村民朴实的模样,张红波将自己的微信名改为“高山梧桐”。他说:“我希望像梧桐树一样守护高山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筑巢引凤,让村民们富起来、强起来。”
第一次全村走访后,张红波发现村里干活的“主力军”普遍在60岁以上,18—59岁年龄段的村民有80%都在外务工,村里也闲置着不少房屋和土地。
劳动力不足,如何创收?张红波打起了闲置房屋和土地的主意:“既然自己干不了,那就外包出去,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张红波与驻村工作队成员在和村“两委”沟通商议后,明确了“互联网+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驻村工作队将高山村的闲置资源推送到线上的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平台吸引投资方,同时负责引入企业的背景调查及与闲置房屋土地所属村民的“牵线搭桥”工作。目前,高山村已出租土地50亩,还有50亩土地的出租事宜正在商谈中,预计将用于种植有机蔬菜,这样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租金,还能帮业主劳作获取酬劳,可谓一举两得。
张红波还带领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制定了“生态导向”发展模式,首先实施的是“高山林下散养黑山羊计划”。
据张红波介绍,选择黑山羊是因为其肉质好、出售价格高,散养则是根据村情,比大规模养殖更可行、更环保,受益人也更多。第一期,全村共引入300只黑山羊幼羊,分给26户有条件养殖的农户,并且启用了互联网区块链技术,让每一只羊都“有迹可循”。
脱贫户刘伯菊与丈夫承养了10只黑山羊,等到明年2月繁殖后,预计可以达到五六十只,每只羊市场价在2000元左右,一年的辛苦劳作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她激动地说:“以前想致富,但找不到门路,现在张书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和张红波一样,吴子龙也立足村情民意,积极招商引资助农增收。一方面推动养殖业发展,在许友村原有400亩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基础上,引进市场主体发展肉兔养殖。去年9月,兔场开始运营,今年预计肉兔产能达10万只以上。村里集体资金投入到镇上其他村的兔场,去年给村集体带来了8万多元的分红。
自从成了第一书记,张红波和吴子龙的微信朋友圈就变成了“带货”平台,及时帮助村民销售鸡鸭蛋肉和应季水果,让村民的农产品能更快更好地变现。
吴子龙还因此当了一回“带货”主播。
今年3月,吴子龙联系到一个助农扶贫抖音公益直播平台,与隔壁村驻村工作队一起,出镜录制了视频进行“带货”,直播当晚便售出血橙8500多公斤,观胜全镇滞销的血橙也一并售空。
在吴子龙及队友的多方努力之下,去年他们共帮助村民销售血橙2万余公斤、鸡蛋鸭蛋1万余个、李子400余公斤、西瓜250余公斤以及土鸡、土鸭、牛肉、红薯等当地农产品若干。今年,吴子龙也将继续去年的“互联网+”销售模式,还帮助村里成立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更好带动许友村产业发展。
以文化人 丰富人文内涵让村民精气神提起来
许友村村委会对面,是周边唯一的学校——燕窝小学,目前学校有8名老师,55名学生。学校小小的操场打扫得非常干净,旗杆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鲜艳,仿佛在诉说着村民对未来的期望和孩子们的梦想。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5月26日下午2点50分,一间教室里传来朗读《沁园春·长沙》的稚嫩童声,站在讲台上的则是兼任国学老师的吴子龙。
来到村里后,吴子龙发现燕窝小学缺乏完整系统的副科教育,恰好驻村工作队员各自都有专长。
“孩子们是村子的未来,他们的成长教育更是大事,我们何不利用自身专长为他们做点事儿?”吴子龙想到就干,带领驻村工作队于去年10月成立“济安育苗志愿支教服务队”,吴子龙教授国学,另外两名队员分别负责孩子们的体育、美术课程,截至目前,已上课20节。
“今天我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家把气势拿出来!”吃过晚饭,吴子龙又回到村委会外的小广场上,搬来电子琴和二胡,带着部分村民开始了今天的排练。
此前,村里没有什么文娱活动,村子的文化建设止步不前。为了提振村民的精气神,吴子龙决定组建由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及爱好红色文艺的党员、群众组成的“济安忧乐红色文艺团”,请来镇上一位擅长乐器的退休老师作为文艺团的技术顾问,还为文艺团购置了乐器和统一的服装。
“自从文艺团成立后,在唱歌跳舞的同时,还能进行政策宣传,将党建工作也结合起来了,真是一举多得。”许友村村委会干部高兴地说,许友村的文明新风正在逐步树立,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日益提升。
以文化人,张红波和吴子龙一样在不断思考和行动。
他认为,要解决高山村“留不住年轻人”的现状,需要让大家切身感受到高山村的“精神新风貌”。首先,他决定编制“口述史”。邀请村里各行各业有代表性的人物,讲述村里的岁月变迁,录制成视频在村史馆和相关网络平台上播放,广为宣传,以增强村民的自豪感、归属感和向心力。
七旬老人付国彬是为“两弹一星”试验观测气象的老兵,也是“口述史”第三位录制对象。张红波多次来到他家里与他交谈,现已基本完成他这一部分的录制工作。
同时,张红波还打起了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主意。最近,他们筹备已久的“智惠高山”小程序已进入上线测试环节了,这是重庆乡村振兴战场上第一个“网上赶集平台”。
所谓“网上赶集”,是指村民通过“智惠高山”发布货品销售或者求职、求购信息,进行线上交易,既能第一时间获取资讯,又省时省事。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这种数字化的交易模式还能有效避免人员大规模聚集。
打开测试版的“智惠高山”首页,可以看到最新一条“高山村迎宾公园正式动工”的新闻。据张红波介绍,村里一直缺乏休闲娱乐设施,村民们茶余饭后只能沿着马路散步,或者聚在一起“摆龙门阵”。于是他们计划利用村里的边角空地修建几个“口袋公园”,村口的迎宾公园就是第一个,预计7月底正式开园。
待“智惠高山”正式上线,村民可以通过“随手拍”分享美丽乡村的图片,还可以举报不文明现象,维护村里的环境生态。驻村工作队能够通过该小程序,根据村民的参与程度,对村民进行积分排行,排行榜上靠前的村民可以凭借积分兑换物品,这将极大调动村民参与建设村庄的积极性。
法润心田 着力诉源治理让村民矛盾不出村
5月25日上午, 63岁的村民老廖来到驻村工作队办公室:“吴书记,我想跟我堂客(妻子)离婚,啷个整?”吴子龙给他倒了一杯水,说道:“别着急,坐下慢慢说。”
原来在20多年前,与老廖育有三个孩子的妻子张某外出务工一直未归,并在贵州与他人形成了事实婚姻。这些年老廖一直试图挽回妻子未果,这让他意识到两人感情已经彻底破裂,开始考虑离婚事宜。但张某因想将许友村作为自己以后的养老地,既不想和老廖领离婚证,也不愿意舍弃现有的稳定生活。一辈子只懂种庄稼的老廖对婚姻方面的法律法规不熟悉,苦恼之际,有乡亲告诉他,城里法院来的吴书记在村里建了一个调解室,专门为大家解决法律问题。
了解到老廖的诉求后,吴子龙给张某打电话进行了耐心沟通,最终张某同意离婚。但因两人的结婚证早已遗失,张某以前的身份证也已丢失无法出门,要解决他们的离婚问题,吴子龙联系了多个部门,才敲定解决方案。
“立足诉源治理,为群众排忧解难,把村民矛盾纠纷化解在村里,节约老百姓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是我们成立调解室的初衷。”吴子龙说,在时不时地帮助法律意识欠缺的村民解决诸如赡养老人、土地确权、婚姻抚养等矛盾纠纷之余,吴子龙开始默默思索,如何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给村民们普法并化解矛盾纠纷和实际问题。
去年7月,村民陈某和李某因为房屋修建费用产生纠纷,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但经驻村工作队主持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撤回起诉,事情圆满解决。这让吴子龙意识到调解工作对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于是,在镇政府、区司法局和重庆五中院等部门的支持下,“济安无讼调解工作室”在许友村村委会挂牌成立,由驻村工作队兼职调解员,纠纷化解后直接对接荣昌区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
自去年9月挂牌以来,调解室作为村民纠纷化解的专属阵地,已成功化解了10余起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逐渐在周边村镇有了一定影响力,遇到矛盾纠纷,村民们第一反应便是来调解室。
依法为村民解纷的同时,吴子龙和张红波都积极对接“娘家”法治宣传资源为村民开展普法教育,努力增强村民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
去年10月29日,重庆五中院民一庭副庭长刘用辉带领民一庭法官助理王旺旺、李茜希和张云来到观胜镇。他们首先在镇文化广场,对赶集的老百姓进行涉农法律知识宣传,一边使用重庆高院“车载便民法庭”播放法治宣传片,一边分发精心编印的《涉农普法宣传手册》,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咨询的法律问题。
随后,他们又对50余名观胜镇领导干部进行了乡村振兴促进法宣讲,帮助镇村干部准确理解、深刻把握、认真贯彻落实法律规定。
今年5月18日,重庆五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卢祖新和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曾海率队到许友村和高山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对两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特别是依法解纷和普法宣传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让吴子龙和张红波两人备受鼓舞。
夜幕降临,听着窗外的蝉鸣蛙声,吴子龙在他的驻村日记中写道:“我已融入了这片土地,尽管前行的道路困难重重,相信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践行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因地制宜一步一步走、一茬一茬干,就一定能够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
张红波则趁傍晚气温稍降之时,提着一桶水去看望他种在村委会办公室旁的两株梧桐树。去年来到高山村后种下的树苗正茁壮成长,翠绿枝叶随着晚风摇曳,仿佛在告诉他:“高山出猛虎,梧桐落凤凰。待明年你离任,我们会替你继续守护高山村!”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07712.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维西:对“证”下药 着力...24-11-27
- 临沧:精准选点靶向发力 ...24-11-27
- 手记 | 我见证了阿恰的...24-11-27
- 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副院...24-11-27
- 十一届云南省委第八轮巡视...24-11-27
- 第二届链博会在北京开幕 ...24-11-27
- 威信:巡中督导 助推巡察...24-11-27
- 贵州省原国土资源厅副厅级...24-11-27
- 广安观潮|放下架子 扑下...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