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 | 清则近醇 淡则存真
饮食能养人也能害人,善养生者,当以清淡为要。清代美食家李渔有云:“馔之美,在于清淡,清则近醇,淡则存真。味浓则真味常为他物所夺,失其本性。五味清淡,可使人神爽、气清、胃畅、少病。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其中,“清则近醇,淡则存真”是说:清近纯正,淡乃真实,清淡实为饮食之本味。
饮食如此,修身亦然。把“清淡”二字内化于心,则能补中气、养正气,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不为浊流所污。据《江南通志》记载:明代王质在成都任布政使右参政之职时,自奉俭约,克己济民,曾于官舍的闲荒地上开园种菜,平日饮食清淡,“晨昏一蔬,未常有厌”。王质到各地察看民情,为了不给百姓增加负担,“每行郡邑不食肉,惟啖青菜,蜀人呼为青菜王”。《太和县志》中记载:王质因父丧回太和守孝期间,一位同僚看见王质家境贫寒,便令知县馈送绢帛米肉作为挽奠礼品。王质力辞不受:“我怎能接受家乡百姓的脂膏呢?”正所谓“万味无如淡味长”,甘于清淡,嚼得菜根,能令人神爽、气清、少病,得安稳长久。
清知止,淡知足。人若甘于清淡,就能安贫乐道,不为得失所累、不为私欲所动,从而知止知足,保持平和安然的心境。清代汤斌在担任陕西潼关道台期间,为政廉明,政绩颇佳。但在吃穿用度上他却安于清淡,一日三餐常食青菜豆腐汤,百姓赞其“为政清白像豆腐汤,生活简朴像黄连汤,于世道人心则像人参汤”,留下了“三汤道台”的美名;清代名臣丁宝桢,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生活却简衣素食。他认为,只要不饥不寒,即是天地间一大福气。常告诫儿子说:“家用务宜节省,肥浓易于致病,不如清淡之养人。华服适滋暴殄,不如布衣之适体。”
“人常嚼得菜根者,百事可矣。”人若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就能摆脱了物欲的羁绊,思想变得纯粹、头脑变得清醒,以实心行实政,则可功成事立。明代徐九思一生官职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在句容县令任上时,他以“勤、俭、忍”为座右铭。在自己的居室,他特意挂着一幅《青菜图》,旁书为:“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以此告诫自己生活要耐得住清苦,为官要如青菜般清白,但不能让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面有菜色。徐九思“生平不嗜肉,惟啖菜”“寒无重裘,暑不易葛”,他把心思都用在为百姓做事上,“汲汲于养民,九年如一日”,留下了兴利除弊、布施赈济、招抚流民等诸多政绩。
“清则近醇,淡则存真”是一种境界。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如何对待“清淡”二字,是检验其党性修养的试金石。老红军战士王汝申,转业后拒绝了组织为他安排的县长或区长职务,扎根深山老林大半辈子不肯挪窝,到老不改粗衣粝食之本色;“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投身科研,甘守清贫,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当沉心祛躁,细品“清淡”之真味,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做到心清意净、淡泊明志,把个人得失看轻、把党的事业看重,“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周爱华)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2/yunjishiping_0721/1111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乌兰牧骑,永远在路上24-11-24
- 番禺检察:“邻里检察”把...24-11-24
- 淬炼本领铸警魂 规范履职...24-11-24
- 赤坎检察:80余万元环保...24-11-24
- 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奖项24-11-24
- 利剑护蕾|在现场!这样普...24-11-24
- 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通,...24-11-24
- 进一步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