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警示案例 > 正文

@所有高考考生及家长 检察官揭秘涉高考诈骗套路

发布时间:2022-06-24 来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手机短信提前查分、“高考志愿规划师”有“内部大数据”精准指导、教育部门人员可帮你申请高考补贴······这些“好事”您遇到了吗?在高考考试结束后,各位考生及家长将迎来查分、志愿填报、录取等阶段,不法分子精心设计出各种诈骗“陷阱”。今天,让检察官带你识别这些套路,别上当了!

  情景1:高考查分陷阱

  

  

  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会向考生发出查询考分链接,声称可以提前查看考生分数,实际为电脑病毒,点击后就会窃取考生的所有信息,进而实施诈骗。

  考生及家长要提高防范意识,这些链接可能暗藏木马病毒,一旦点击查看,用户手机存储的通讯录、网银等信息就会被盗取,更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信息查询或信息登记操作,以免个人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

  情景2:内部名额,低分补录?

  

  高考成绩公布前,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

  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高考招生录取有严格的流程,只有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才有机会被录取,切勿相信任何声称可以花钱购买录取名额的骗术,切勿轻信蛊惑,以免上当受骗。

  情景3:交钱即可上军校?怎么可能!

  

  一些骗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由于军队招生与普通招生不一样,包括政治考核、面试、体格检查等多重环节,而且历年招生形式会有一些变化,不法分子更容易借此机会,混淆视听。

  考生及家长注意了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不会计划外扩招,更不会向考生和家长收取上万的高额费用。

  情景4:混淆高等教育的类型,要当心!

  

  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等不同概念,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部分办学机构还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考生及家长要知道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都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区别,不需要高考分数即可就读。招生骗子最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打考生和家长的主意。

  识破这一欺骗手段的方法就是考生及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情景5:教育部门喊你领“教育补贴”?

  

  “同学,考虑到你的家庭原因,学校研究决定给你发放助学金,先需要你提供一下资料,按照我们的流程,把保证金打到这个账户......”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以电话方式告知事主要给学生发“补助金”,请你按照他给的流程进行操作,然而来回几次,你卡上的钱就被转走了。

  接到此类电话,考生及家长要第一时间与学校进行核实,特别是在涉及转账汇款等情况下,更要谨慎操作,切莫贪小利吃大亏。

  情景6:网络游戏诈骗

  

  高考结束,放下了繁重的学业,有的同学热衷于网络游戏,畅游虚拟世界。犯罪分子看准这个时机,冒充游戏玩家、异性玩家、游戏运营商等实施诈骗。

  大家不要轻信网络游戏中弹出的优惠、中奖、买卖信息,购买装备或虚拟游戏币等尽量使用通过认证的正规平台进行交易。

  

  检察官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

  

  这些东西不能晒也不能丢!

  高考结束后不少人喜欢拍些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晒到朋友圈

  有5样东西晒图要谨慎,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

  

  1、晒准考证

高考结束了,准考证务必要保管好。如果考生把准考证晒到朋友圈,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很容易被复制!

  2、晒身份证

打了马赛克就没事了?并不!即使对身份证号码和姓名做了模糊处理,但在稍懂图像修复技术的不法分子手里,分分钟可以恢复或加以改造利用。

  3、晒考生号和密码

考生号是整个高考期间使用最多的号码,高考成绩查询、录取结果查询、体检结果查询都需要输入。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千万不要晒!

  4、成绩单或成绩查询页面不能晒

考得不错的考生晒一下成绩似乎可以理解。但是,直接拍出查询页面,这类照片同样会暴露考生号、姓名等重要信息。

  5、晒录取通知书

很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很好看,收到后想和大家分享。但是通知书的内页有考生的照片、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生号、录取专业甚至大学学号。

  

  请务必保护好个人信息,

  不要在朋友圈、微博等平台,

  公开自己的任何身份信息,

  不要随意注册各类不明网站,

  不要随意乱丢各类有身份信息的单据,

  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窃取。

  诈骗手段千变万化,

  只要消除侥幸心理,

  去除心中贪念,时刻保持警惕心,

  就能有效预防自己上当受骗。

  

  

新疆检察政务融媒体中心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但需要关注☺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RfgR_tTla9QymQ-NxCH0A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