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教育 > 正文

推动党史经验的创造性运用

发布时间:2022-06-24 来源: 西藏党员教育网 作者:佚名

  曾天雄 张晴晴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重视运用和创新历史经验,这是我们党的独特优良传统和突出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立足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历史经验从根本上揭示了百年奋斗的成功奥秘,表明我们党在自我革命基础上步入了更为成熟理性的自觉发展阶段,回应实践主题,承载时代使命,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根本保障。因此必须正确对待和科学运用历史经验,将其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创造性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的根本保障。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样,历史经验不是教条,而是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也必须在与伟大实践的辩证互动中,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进行创造性运用,以新鲜经验赋予历史经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为伟大征程提供强劲有力的真理支撑。

  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历史性批判中走向自我革命的自觉发展阶段。沧海横流有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经验的主要创立者、忠诚实践者和坚定捍卫者,是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也是历史经验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加强党性修养、判断政治是非的重要依据,是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原因,彰显了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要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价值引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内核驱动力量,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合力。历史经验是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智慧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得来的科学真理,并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旨归,人民是其理论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历史自信。创造性运用历史经验必须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汇聚强大实践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实现民族复兴。

  第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逻辑基点,秉持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实事求是,不断推动历史经验的具体化、时代化,实现历史规律性和历史主动性的高度统一和辩证互动。历史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石,内在蕴含着正确党史观、科学实践观和辩证发展观的理论精华,科学构建了以“十个坚持”为核心的历史经验理论体系,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理论载体。推动历史经验创新发展必须将其与当代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其运用发展的时代条件,不断推动历史经验更加具体历史,更加客观全面,更加联系发展。

  第四,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历史经验,在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理性辩证中切实推动其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历史经验要深刻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元素,尊史崇史,学史用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活水,在与传统文化的辩证互动中运用发展,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激活传统文明,赋予传统文明新的生机活力,夯实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坚实基础。

  第五,必须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贯彻系统观念,将历史经验有机融入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共生互动,世界局势变化复杂深刻,大国博弈风起云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历史经验成为我们判断形势、预见未来的制胜武器,必须深刻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充分发挥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创造发展动力,破解发展难题,生动展现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豪迈气象,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盛世华章。

  《湘潭日报》2022年06月03日


原文链接:http://www.xzdyjy.gov.cn/folder967/ztzl/xxyd/2022-06-06/1934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