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组织人事 > 正文

南海系列人才风采丨定安“南海乡土人才”吴孔利:创业不忘乡梓 退伍军人变“致富达人”

发布时间:2022-06-24 来源: 南海先锋网 作者:佚名

  

    他是一名退伍老兵,2014年至今,他在定安老家创业,在橡胶林下种起了蘑菇,以三个简易蘑菇棚起步发展到如今的2万平方米生产基地。不仅如此,他还将蘑菇种植技术推广到一个又一个贫困村,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吴孔利,龙湖南科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6年来,他用意志、责任和爱心,谱写了一曲退役军人“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奋斗之歌。

  

  

  

    “再苦再难都经历过,没什么大不了的”

    50岁的退伍老兵吴孔利,以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与蘑菇结缘。1991年他从部队退伍复员后,回到老家的定安牙膏厂工作,谁料2011年企业转型,工作了20年的他也被迫下岗。

    为了生计,吴孔利尝试了多种谋生出路,但真正使他生活出现转机的,是海南师范大学的两位老师。闲聊中他了解到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专家团队正在研究食用菌种植技术,虽然实验室成功了,但是缺少规模化种植的实践数据。吴孔利马上想到自己的村庄,他提议请专家们到村里考察一下土壤环境。

  

  

  

    令他兴奋的是,经过专家们的实地考察,确认当地土地非常适合种植蘑菇。谨慎的吴孔利还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了解到海南的蘑菇主要靠岛外输入,而且价格不低。

    “如果能在老家的橡胶林下成功种植蘑菇,一定有市场。”吴孔利说道。说干就干,2013年,吴孔利很快就和家人合股成立了海南定安龙湖南科食用菌有限公司,主攻食用蘑菇种植。苦干几个月,建起了3个简易蘑菇棚,成功试种了3万个菌包。

    然而,意外总是猝不及防。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来袭,三个菇棚遭袭受损严重,吴孔利和家人近一年的付出全部付之东流。

    “我们部队走出的人,再苦再难都经历过,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台风过去不久,吴孔利决定重振旗鼓,迎难而上。关键时刻,当地政府部门了解到吴孔利的困境后,出面担保,协调银行为吴孔利贷款300万元,有效解决了吴孔利的资金问题。

  

  

  

    不久后,蘑菇棚又重新修建了起来,在3个简易棚的基础上加上2个小棚,菌包从3万只发展到30多万只,年产值100多万元。

    “我们种出的蘑菇口感嫩滑,外表白净,品质好,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吴孔利曾在牙膏厂跑过销售,凭借着自己的经验,企业生产的蘑菇销路畅通,受到买家一致好评。

    2016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吴孔利的“蘑菇产业”进一步扩大,菌包从30万只发展到300万只,并且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种植品种也从最先的一种变为8种。

    “生产全程无废料,增收又环保”

    良好的市场反应,让吴孔利越来越有信心,他的蘑菇种植规模也越来越大,大棚逐步发展到2万平方米。随着南科蘑菇的名气越来越响,各种大大小小的订单也接踵而至,蘑菇生意风生水起。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蘑菇种植的优势,吴孔利还尝试做起了生态循环种养。2016年起,吴孔利正式与热科院环植所建立起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尝试生态循环种养。

    在他的生态循环种养产业链里,发展林下经济,养殖了鸡、猪、牛,发展无公害水果种植,这些无一例外都和他的蘑菇有关。蘑菇长成采摘后,这些菌包废料可以拿去养殖蚯蚓和凤凰虫,养成的蚯蚓、凤凰虫和成品蘑菇中的残次品混在一起,可以用来喂鸡、养鱼;经过蚯蚓消化变成有机土的培植废料,则可以用来培植有机瓜菜,这就形成了一个生态种养循环的闭环。

  

  

  

    “生产全程无废料,增收又环保。”吴孔利高兴地说,生态种养循环,离不开科学技术支撑。

    “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是硬道理”

    头脑灵活的吴孔利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和自己的研发团队一起,致力于打造“蘑菇王国”,在不断丰富食用菌种类、完善和改进生产食用菌的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上下足功夫。“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是硬道理。”他说。

  

  

    2019年,吴孔利的南科蘑菇基地在原有1100亩占地的基础上,又增建了260亩的“农光互补-光伏食用菌”大棚。该项目于去年5月开工,总投资1.1亿元作为“棚顶发电、棚下种植”的现代农业,将光伏电站和食用菌大棚建设合二为一,棚上是光伏电站,棚下是食用菌大棚,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综合经济体。

  

  

  

    “光伏大棚去年6月建成后,并网发电,每天可发电4-6万度。光这一项,一年的收益就800多万元。”吴孔利兴奋地介绍道。

    在光伏大棚不远处,正在安装设备的育菌自动化生产车间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阶段。该车间投产后,原来需要人工完成的装包、消毒、液体接种、发苗等步骤,将全部由机器自动完成,效率将极大地提高。

  

  

  

  

  

    “1.5万个菌包需要40个人做一整天,这套自动化设备投产后,8个人一天就能做10万个菌包。”吴孔利说,在自动化生产车间完成育菌后,便可将菌苗移植到光伏大棚,预计年生产食用菌3000万袋。

    “这里是我老家,我想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致富不忘乡邻,产业做大后,吴孔利一直想着如何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从2016年开始,吴孔利先后带动了定安县龙湖镇380多户贫困户通过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发展蘑菇产业,目前已累计分红212万元;其次,通过“临时工+免费培训+技术考试+合格转正”的方式,解决农户就业难、缺乏技术等问题,并在员工招聘中给予贫困户优先,2019年,吴孔利的生态种养基地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230多名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平均工资3500元。

  

  

  

    “我们村有很多人在基地干活,有的甚至一家几口人都在这里打工,一年下来每人收入几万元。这两年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林千乔是尧什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和丈夫都在基地打工,一个月工资3500多元,夫妻俩就有7000多元。夫妻俩攒了几年钱,去年盖了新房子。

  

  

  

  

  

    不仅如此,近几年来,吴孔利还积极为陵水、琼中、白沙等地的3000多户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帮扶人数6000多人。2016年吴孔利获定安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获“海南省脱贫攻坚奉献奖”和第六届海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9年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和“海南最美退役军人”,2020年,入选“南海乡土人才”项目。其公司2018年被评为“海南省扶贫龙头企业”。

  

  

  

    “这里是我老家,我想带动更多乡亲致富。”吴孔利说。


原文链接:https://www.nanhaixf.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new_show&id=18698&lid=2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