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教育 > 正文

深刻把握“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 重要内涵与科学指引

发布时间:2022-06-24 来源: 辽沈智慧党建云平台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国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最新成果,意义重大、内涵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分析国内国际形势,统筹把握新时代发展全局的战略眼光、战略智慧与战略定力,为新发展阶段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引。

  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丰富的实践意义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分析国情,科学预测大势,深刻阐明了我国发展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思想深邃,逻辑清晰,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和框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健康、平稳、可持续地运行于“发展之轨”意义重大。

  “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具有深刻理论意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与特色,能够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深沉的历史自觉,直指人民更加幸福的生活来源、社会更加稳定的发展基础、中国更加光明的未来走向,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提供了理论遵循,凸显了植根于社会实际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是解读“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 紧紧立足于我国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聚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主题,不仅从社会实际出发,更从宏大、系统、整体的角度总结经验、指导实践,明确指出了中国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新时代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外延与特征,雄辩地证明了我国自身发展中积累和成长起来的许多战略性优势以及无法替代的有利条件,为新时代中国克服困难、持续发展带来全局性、结构性、根本性的影响。质言之,“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从理论上总结优势、揭示条件、清晰定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逻辑体系和系统框架,为新时代中国把握战略主动、开创美好未来提供理论指引,也为支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保障。

  “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具有丰富实践意义。当代中国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就国际情况而言,当前形势复杂多变,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互相交织,大国博弈风云变幻,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就国内现状而言,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矛盾、风险和挑战,任务艰巨且繁重。越是形势复杂越要保持清醒头脑,“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精辟总结,将中国的发展优势贯穿于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是综合考量历史与现实而凝练出的精华所在。深刻认识与运用“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解决各类深层次问题,在政策执行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形成“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在科技实践中把握创新方向,突破西方“技术锁定”,化解“卡脖子”难题,抢占科技产业制高点;在社会工作中落实“六稳”“六保”,做好“放管服”,沉着应对改革发展中的风险挑战,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等。因此,“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能够不断凝聚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统筹兼顾“硬实力”与“软实力”,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赋能前行,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始至终引领人民发展,人民永远跟党走,这对于社会各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体现清醒判断与高度自信的深刻内涵

  “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系统而全面地揭示了“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坚实基础、社会环境、精神力量”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其深刻内涵保证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握大势、防微杜渐、趋利避害,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挑战、考验、任务时的清醒判断与高度自信。

  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拥有着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能成功应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才能以自信从容之姿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意愿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制度体系,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完善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层次分明、系统完备,使民主集中制更加健全,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为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其优越性,不断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有持续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成功战胜公共卫生危机、粮食危机、金融危机等多重挑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民生福祉快速提升,积累了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种种事例足以证明,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拥有雄厚基础和巨大潜力的中国,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撰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的前提、是实现发展的根基。经过持续探索与努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尤其在应对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主动作为、密切配合,释放了强大的治理效能,彰显了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强大优势,巩固了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有利条件必将释放出更加充沛的发展活力,为我国改革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的振兴既需要充足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的历史进程,自信自强之精神符合现实需要,是催生奋进力量、勇担责任使命的“助推器”,是激发斗争精神、赢得发展主动的“原动力”。将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进一步激发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其志气、骨气、底气,实现在振奋党心、军心、民心中赢得尊严、赢得主动,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彰显将战略条件转化为战略行动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深化了对我国发展的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的哲学认识,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为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我国发展,将战略条件转化为战略力量与战略行动提供了科学指引。

  认清优势、坚定信心,用战略性有利条件掌握历史主动权。精准判断时与势,才能把握历史主动。“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是基于社会现实的科学研判,明确阐述了中国长期向好的巨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掌握历史主动、实现开拓创新的制胜法宝。面对当前“全球化逆流”“大国博弈”等考验,要更加铸牢党的领导这个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以“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为指引,认清优势、坚定信心,掌握历史主动权,始终以大历史观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进行科学谋划,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将谋事与谋势统一起来,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历史自信,展示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做到从战略高度指引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从而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传承历史的血脉,赓续民族的荣光。

  巩固优势、攻坚克难,用战略性有利条件保持定力向前进。将“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动能,要自觉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与处理问题,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课题,制定正确的策略路线,一步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条件。“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指引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引导构建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关系,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战略性成果,到脱贫攻坚战赢得全面胜利,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到新征程的顺利开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与风险挑战,赢得一次次大考。因此,我们要以战略性有利条件引领高度的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用我国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与高水平安全的动态平衡,在历史洪流中保持定力向前进。

  发挥优势、真抓实干,用战略性有利条件团结奋斗向未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产业格局调整等现实情况,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迫切需要。“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提出让前行航向更加清晰,即必须对各领域发展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妥善处理好当前和未来、务虚和务实、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做到清楚定位、标定长处、合理谋划,着力实现各部门、各行业在相互协调配合中将优势转化为更精准、更细致、更有效的具体行动,才能在落实“十四五”规划,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双碳”目标等工作中发挥优势、真抓实干,才能通达“中国之治”的新天地,使中国走入新的上升通道,创造新的历史功绩,以更坚定、更自信、更从容的态度面对未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迈进。

  (作者:洪向华 于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原文链接:https://www.lndj.gov.cn/portaluploads/html//site-4/info/421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