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客户端微党课(826)|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
2022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全体党员干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工作需要,是党中央锚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作出的战略规划,是在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建议》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水利工程、交通枢纽、基础信息设施等方面建设成果显著,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实现飞跃,但经济动能仍受多重考验。向外看,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向内看,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但基础尚不牢固,集中表现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大方面。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不断壮大新的生产动能,逐步形成全领域、全方位、全要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布局。从循环结构来看,发挥好基础设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连接效应和速度效应,对完善贸易流程、加快贸易流通影响深远。高效的流通设施、完备的服务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既能在生产、消费、交换、分配各环节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又能进一步打造新型城乡和区域关系。同时,必须认识到,“大循环”的畅通是为“双循环”打下坚实基础,谋划“双循环”能更好地为“大循环”打开新局面。“大循环”受阻,制造业则不稳,就会激增社会矛盾,就会背离发展和安全相统一的初衷。牢牢坚持把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根本举措,把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招。以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发展为前提来实现内循环与外循环的有效衔接、绿色和发展的互促互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动态平衡。
(作者分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室主任,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更多党课见《党课参考》)
责任监审:肖华智
审核:冉彪 徐焱
编辑:周丹 郭羽
剪辑:汪佳 贺兴梅
主播:刘诗诗 陈呈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05326.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乌兰牧骑,永远在路上24-11-24
- 番禺检察:“邻里检察”把...24-11-24
- 淬炼本领铸警魂 规范履职...24-11-24
- 赤坎检察:80余万元环保...24-11-24
- 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奖项24-11-24
- 利剑护蕾|在现场!这样普...24-11-24
- 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通,...24-11-24
- 进一步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