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八面廉风 > 正文

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 | 心中有民 造福一方

发布时间:2022-06-03 来源: 秦风网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5年1月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四有”的其一就是要“心中有民”。领导干部只有心中有民,才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心中有民”是为官之本。中国古代历来就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从西周开始,人们已经认识到民心的重要,认为高高在上的天命,也要通过民情民意体现出来。古代典籍中一再强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梁启超在《新民说·叙论》中也说:“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这些论述旨在说明,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根本稳固了,国家就会安宁;如果根本动摇了,枝叶就会摇动。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些诗句正是古代官员政治情怀和理想抱负的突出体现。千百年来,对那些能真正关心民间疾苦,为老百姓说话办事的官员,老百姓心里一直惦记着他们,传颂着他们。相反,那些表面满口爱民,背地里一心谋利的官员,百姓都痛恨不已。《笑林广记》中写了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清朝时,某县有一个贪官,贪赃枉法搜刮乡里。有一回,他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县衙的两边,联曰:爱民如子,执法如山。以此标榜自己的清正廉洁。没想到,当天夜里,有人在对联底下各加了几个字,使之成了一副绝妙的讽联,联曰: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为山乎。

  “心中有民”需内化于心。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心中有民,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空洞口号上,而是需要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心里装着百姓,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认识到,要取得民众的支持,就要顺应民心。《管子》说,为政者办任何事情都要“顺民心”“量民力”,因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要,在得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也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从史籍记载来看,老百姓曾被比喻为是天、是地、是心、是水、是镜、是秤,这些比喻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做任何事情,要顺民心合民意,要“以百姓心为心”“凡事必先审民心”,公道自在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这是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核心和本质。为官者若不了解这一点,不用心去了解感悟这一为官之道,那么,他的工作肯定不会得到群众支持与拥护。事实证明,无论话说得多好听、多圆滑,只要没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与改变,就不可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与爱戴。

  “心中有民”应外践于行。“民之所盼,即政之所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心中有民的理念还需要为官者外践于行,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会收到真正的效果。《管子》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只有物质利益问题解决后,老百姓才知道礼节;只有吃饱穿暖后,老百姓才知道荣辱。孔子也把富民作为头等大事。《论语·子路》记载,孔子到卫国去,学生冉有驾车随行。在车上,孔子看到卫国的老百姓很多,便赞叹了一声:这个国家人真多啊!冉有问道:人口已经这样多了,该怎么办?孔子答道:富裕起来。冉有又问:人们富裕起来了,又该如何?孔子回答道:教之。这就是孔子著名的“先富后教”论。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否为民办实事,始终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领导干部只有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才能真切体会群众生活的艰辛疾苦,“哀民生之多艰”,才能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才能知道工作离群众期待的差距,才能绷紧为民服务的神经。领导干部要切实肩负起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的重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领导干部还要坚决摒弃庸政、懒政、怠政的行为,努力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心中有民,喜气洋洋;心中无民,终日惶惶。”领导干部只有心中有民,才能敬畏人民,顺民之所欲;只有心中有民,才会慎用权力,更好地履职尽责。可以说,心中有民,是心中有党的延伸,也是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前提。

  【王杰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


原文链接:http://www.qinfeng.gov.cn/info/1874/18516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