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八面廉风 > 正文

滕代远的家风

发布时间:2022-05-30 来源: 吉林省纪委省监委 作者:佚名

  

  1904年11月2日,滕代远出生于湖南麻阳一个普通的苗族农家。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杰出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滕代远历任铁道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但他严于律己,始终保持优良的家风。今逢滕代远同志诞辰110周年,谨撰此文,以表家乡人民的缅怀之情。

  “掌权不能谋私”

  “掌权不能谋私”。滕代远一直这样要求干部,自己也严格实践这一准则。滕代远进城以后,经常有领导和战友来家里做客,朱总司令、彭老总、薄一波、王首道、王震等,还有不少中将、少将是他在抗大当校长时的学员。有的招待烟茶水果;有的还请吃顿便饭,客人走后,工作人员提出报销招待费,滕代远一听就很不高兴地说:“这些同志是来我家做客的,怎么能让公家报销呢?”滕代远夫人林一,是1935年参加工作的,先后任中共中央社会部秘书长,华北局社会部办公室主任等职。解放后,铁道部多次提出林一任局级职务的建议,都被滕代远否决。滕代远晚年患病期间,购买的药品和营养品,坚持自己出钱,不准拿到公家那里去报销。

  1950年,滕代远的长子久翔在家听到自己的父亲担任了铁道部部长,打心底里高兴,当时他在农会工作,心想父亲在中央当大领导,在北京找个工作肯定没问题。于是,他千里寻父上京,滕代远喜逢从未见面的儿子,格外高兴。一天晚上,滕代远详细地问及家乡情况,久翔认为时机到了,试探地说想在北京找个工作。父亲当机立断地说:“这不行!孩子,你还是回麻阳去。”沉思了片刻后又亲切地说:“孩子,按父子的情理,我应该在北京给你找个工作。但是正因为你是我的儿子,我不能为自己的亲属谋取私利。再说,你上有祖父、祖母,又有爱人孩子,大大小小六七口之家,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如果在北京参加了工作,自己倒舒服了,可家里的老人孩子呢?这副担子不能交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啊!你应该自己承担起来,懂吗?”久翔仔细想了想,觉得父亲的话是对的,便答应了。

  1964年夏的一个傍晚,正在北戴河疗养的滕代远和林一在海滩上散步,他们谈着家里的事,对三儿子久明学习肯用劲、进步快感到欣慰。秘书见他们谈得很高兴,便提起久明考大学的事,他说:“久明对我说过,他想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怕万一考不好,不被录取,想请您给学院刘院长写封信。”原来刘院长是滕代远的老部下,又曾在一起工作多年,可是滕代远却断然回答说:“读书,上大学,不能靠父母的地位和私人关系。大学能考上更好,考不上也没什么,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多得很,做工、种田、当兵都可以。”他又对林一说:“要给孩子讲清不能写信的道理,靠私情,拉关系,不是我们党的作风。”后来,久明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还是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这个传家宝不能丢”

  滕代远个人生活很俭朴,在战争年代里,他同士兵一样穿着,一样吃住,衣服补了又补。如今还有当时的补丁衣服和布鞋陈列在麻阳“滕代远纪念馆”里,人们见了无不惊叹。解放进京以后,他仍然把勤俭作为座右铭,当作传家宝。

  滕代远家在北京煤渣胡同的一座老式院落里,一住几十年,从未要求更换新居。铁道部几次进行房屋大修时,他也从未提出改善或增设新的工程项目。他原先坐的是一辆旧的别克牌小卧车,后来铁道部办公厅为部领导筹备了两部吉斯牌小卧车,滕代远知道后,严厉批评这是浪费,大手大脚花钱,责令停办。但其中一辆车已经进口,无法退回,只好留下。可这辆吉斯牌小卧车关在车库一年多,滕代远就是不坐。1953年,苏联交通部长赠送他一辆吉斯牌小卧车,回国后,他报告周恩来总理,把这辆车上交给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平时,滕代远穿着很简朴,总是春秋一身灰布铁路制服,冬天一身蓝布路服,衣服除去为出国访问而置的几套外,在家总是穿布衣服,虽褪了色,但还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穿着,不随便丢掉。他的衬衣旧了不肯买新的,睡衣破了就要夫人补一补。在日常生活中,滕代远还告诫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大儿子久翔1951年第一次上京探望父亲时,滕代远见儿子束的是“鸡肠带”(布做的裤带),就给了他一根旧皮带。可久翔不太高兴地说旧皮带难看。滕代远严肃地批评他:“旧皮带不是一样能用吗?你要晓得,这根皮带是当年南泥湾大生产时上级奖励的纪念品,我现在转送给你,还很有意义呢。你怎么还嫌弃它?”他还语重心长地说:“勤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这个传家宝不能丢啊!”

  久翔回麻阳,滕代远夫妇送他到大门口,给他一个大布包,久翔回到家里打开包一看,都是些旧衣服,家里人很失望。久翔的祖母问:“家里这么困难,你父亲没给点钱?”久翔说:“到辰溪下车只剩一块五角钱了,回家的路程还远一点,恐怕要饿肚子了。”祖母笑了,风趣地说:“账算得蛮精哩,胡椒没得一粒,倒找三斤姜。”

  1973年8月,滕久翔到北京看望病情日趋严重的父亲。这时滕代远说话已含糊不清,但每餐饭前还要吃一个窝窝头,久翔说:“这东西是粗杂粮做的,吃了不容易消化,等您病好后再吃不迟。”“我从1960年开始,已经吃了10多年了。” 滕代远断断续续地讲,“今天共产党的官,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关心群众,体贴群众,不能只顾自己,要时时不忘旧社会的苦,才知今天新社会的甜,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啊!”

  滕代远的饮食十分简单,每餐一小碟青菜、一小碟腊鱼或腊肉、一小碗汤,主食是一碗米饭或红薯。广州军区总医院护理部主任梅桂萍70年代初曾护理过滕代远,提起滕代远住院时的食谱,她说滕部长总是那么几样:青菜、红薯、西红柿……

  “干部子弟不能搞特殊”

  滕代远有久翔、久光、久明、久耕、久昕五个儿子,他对孩子们要求非常严格,坚持“干部子弟不能搞特殊”的原则,并定了三条家规:

  “不送子弟学校读书。”这条规定是滕代远从教训中得来的。二儿子久光,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环境中出生的,而且寄养在老乡家里。全国解放以后,滕代远一开始将久光送进一所干部子弟学校念书。由于久光贪玩,滕代远夫妇把久光又转到了一所普通的学校读书。后来,滕代远发现久光的淘气贪玩仍然不改,就对夫人说:“这孩子在城里读书,整天和干部子弟在一块,容易滋长特殊化的思想。我看,还是让孩子到农村去吧!”林一同意滕代远的意见,决定把久光送到警卫秘书的老家河北唐县山区去锻炼。临走前,滕代远对警卫秘书说:“找个庄稼汉当教师。”就这样,久光被送到了河北农村。后来因为上学不方便,滕代远夫妇才决定让孩子带户口到黑龙江省依兰县姥姥家,一边读书一边参加劳动。三年后,滕代远才把久光接回北京。

  “家里人不许坐我的车。”这是滕代远给家里定的一个规矩。1973年秋,小儿子久昕在离北京市区30公里远的地方参加教导队集训。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他请假坐了两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回到家,见到父母他总有说不完的话,一晃就到了星期天下午了。这时,他想到自己必须在当天晚饭点名之前归队,否则就违犯了军纪。于是他立即找到父亲的秘书,讲了自己的困难和想法,秘书既同情,又担心,对久昕说:“你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你这件事的确很急,这样吧,我请司机李师傅开车送你归队,但千万要保密。”久昕点头,十分感激。

  久昕虽然按时归队了,但这件事还是被滕代远知道了。他专门给身边工作人员开了一次会,严厉地批评说:“车子是公家给我用的,非特殊情况,一般私事不得使用,就是特殊情况用了车,还要按规定交汽油费,哪有让小孩子随便坐车,这样搞怎么行啊?”后来,久昕回家,滕代远把他叫到一边,十分严肃地批评说:“昕儿,这件事要吸取教训,小事不能小看,一定要从高从严要求自己,要当一名合格的人民解放军。”久昕听了父亲的话很受感动,深深感到这不仅是家教问题,实际上父亲是要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授给下一代。

  “不要靠父母,自己闯路子。”滕代远的行政级别是4级,夫人林一是10级,家里并不缺钱,可他从不给儿子们零花钱。上学时孩子们的学习用品一律要到父母那里去报销,不能留“私房钱”。因家里全是男孩子,所以哥哥的衣服就像接力棒一样传给弟弟们。滕代远从来不吸烟,也很少喝酒,他要求几个小孩不要抽烟。在离职休息的几年里,他还在院子里种了许多树木和蔬菜,几个儿子回家他就带着大家一块锄草、浇水,要求孩子们要“一步步走好自己人生的路”。

  一次,在部队工作的三儿子久明利用出差的机会回家探亲。当他和父亲谈起部队生活时,滕代远问他:“你现在在部队做什么工作?”“当参谋。”久明十分得意地回答。他自认为刚分到部队,就在机关工作,说明自己进步挺快。哪知滕代远没有为孩子这种“进步”而高兴,相反却批评他:“你这个大学生,连兵都没当过,能当好参谋吗?我看你应该先到连队去当兵。”久明回到部队,就给组织打了到连队去的报告。在连队里,久明不以大学生自居,虚心向同志们学习,刻苦锻炼,得到了领导和战士的好评。后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三等功。

  1968年,四儿子久耕应征参军,久耕遵循父亲的教诲,敢于吃苦,团结战友,在部队不断受到表彰,不久,久耕把入党的喜讯告诉爸爸,滕代远在回信中说,组织上入党还不算,还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全国恢复高考制度时,久耕报考并取得了数学考试满分的好成绩,先后在国防科技大学、国防大学、海军舰艇学院参加过学习,并分别在国防科委和海军部队获得过大军区级“优秀干部”称号,立过两次三等功。1978年2月,久耕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彭平安)


原文链接:http://ccdijl.gov.cn/ztjc/jf/202205/t20220530_84615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