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八面廉风 > 正文

西湖柳 百姓心

发布时间:2022-05-20 来源: 秦风网 作者:佚名

  “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烟柳画桥,西湖的柳树,不仅在词人的笔下,也在杭州的人文历史中和老百姓的心头。

  近期,杭州西湖边景观提升改造,在断桥边移走了7棵柳树,并换种成了月季花,引发杭州市民和网友热议。目前,西湖景区已在该路段将柳树补种,杭州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也为柳树移栽事件的发生表示了歉意。

  没有柳树的西湖,是不完整的西湖。《西湖志》记载:“滨湖垂柳万株,间以桃杏梅李。”柳树喜水,沿岸而生,长居湖畔,在久长岁月中,已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共同组成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风光。柳树,在中国文学中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的《小雅·采薇》就记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西湖的柳,更是在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喜爱与艺术创造下,呈现出柔美动人、意蕴隽永的形象——“西湖杨柳风流绝。满楼青春看赠别。”“遥想西湖烟柳色,深春风露水边声。”“最忆西湖柳阴底,扁舟欲去尚徘徊。”

  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西湖被誉为“自然与人类共同的作品”,展现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硕成果。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2013年5月,西湖文化景观的代表“西湖十景”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这些美轮美奂的名字从景观而来,又因为名字背后的历史典故、音诗画艺术作品而让景观更为声名远播。独特的文化正是西湖的灵魂。西湖的景致与文化很多都与柳树有关。如果没有了柳树,哪里还会有苏堤的“春色初摇”、白堤的“绿杨阴里”,断桥惜别少了柳丝缱绻,早莺又将何处寻暖树?

  西湖,不仅是杭州的文化名片、独特标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她的一草一木,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她的特色风貌。这次西湖沿湖柳树移栽的初衷是为了绿化改造,工作人员曾表示沿湖柳树由于生长在悬铃木树冠下,长期得不到充足光照,出现老化、空洞、“驼背”和严重倾斜,部分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将长势衰败的7棵沿湖柳树进行迁移。但是,迁移老病柳树,还应补种新的柳树,改种月季,则是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不符合“修旧如旧”的保护理念,还有可能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好在,杭州相关部门能够直面群众意见,闻过则改,很快补种了新柳,努力弥补对人民群众审美记忆和深厚感情造成的伤害。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背后是读懂历史,读懂文化,尊重客观规律,尊重民心民意。敬畏,要体现在一项项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以百姓心为心,历史上西湖的故事,也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苏堤、白堤、杨公堤,与这些沿用至今的堤名一同留给后人的是苏轼、白居易、杨孟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迹。一湖清水,几道翠堤,依依杨柳,折不尽的正是百姓心中的怀念与崇敬。


原文链接:http://www.qinfeng.gov.cn/info/1874/18372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