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榜样身上读懂勤俭樊锦诗:把半生献给敦煌 把朴素留给自己
在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几代莫高窟人以对敦煌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心,扎根大漠,在黄沙飞扬、无电无水、物资匮乏、交通不便、枯燥孤寂的条件下,筚路蓝缕开创了莫高窟保护和研究的基业。樊锦诗正是这样痴心的守护者。
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樊锦诗来到千里之外的西部小镇敦煌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工作,这一来就再也没有离开。她在大漠深处坚守了半个世纪,将全部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了敦煌,留给自己的唯有朴素。
生活中的樊锦诗是非常俭朴的,衣服常常是起球、泛白、破洞了仍继续穿;她不仅要求自己,也要求她身边的人吃饭必须光盘;酸奶喝完了,她还要用清水把酸奶瓶涮干净,然后把空瓶子带回去当药瓶子继续用……
“我来研究院已经十年了,每到冬天,樊院长头上总戴着一顶手工织的已经起球了的黄色毛线帽。2018年冬天,敦煌的雪特别多,我见樊院长仍只穿一件泛白的棉衣,那件棉衣她每年冬天都在穿。”敦煌研究院膳食科领班杨小芬说。
樊锦诗的衣服不仅穿十年,有的甚至还穿了四十年。有一次,她的好友顾春芳教授看到她有一件外套,外面的呢子都磨出了洞,里子却非常新,感到很好奇便问,“这衣服怎么里子反而是新的?”
原来,这件衣服还是樊锦诗结婚时置办的,穿了四十多年,有一次回上海,她的姐姐觉得破的太不像样了,就建议她扔了买件新的,但樊锦诗觉得还可以穿,于是姐姐就找出一块料子把磨坏的里子换掉了。
在考察现场的樊锦诗(摘自敦煌研究院官网)
樊锦诗的节俭朴素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樊院长每次吃饭都会带一个自己的小碗,在食堂吃多少打多少,有时实在吃不下了,就会将剩下的饭菜装在小碗里带回去吃。”杨小芬说,哪怕是一小块苹果,樊院长也会打包带走,她从来不用食堂的打包盒,我们有时会劝她装在打包盒里,她就说不用不用,太浪费了。
在工作中樊锦诗也极为节省。曾担任樊锦诗秘书的程亮回忆,有一次,院里派他陪同樊锦诗一起出差,飞机票都买好了,谁知樊锦诗坚持一个人去,说如果程亮也去,那就让程亮去,她不去了。“起初的确不理解她,后来才懂她的用心。长期以来每次出差她都尽可能一人,就是为了省差旅费。”
樊锦诗在敦煌莫高窟。新华社发(孙志军 摄)
樊锦诗自己节俭,但对他人却毫不吝啬,她把奖章奖状和奖金全部献给了敦煌研究院。“她把吴玉章奖的那些奖金,全部分给了相关工作人员。”顾春芳教授说,不仅分给他们,樊院长还倒贴了钱,她觉得他们太辛苦了。
樊锦诗获奖后,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学生朋友,一起在食堂用完餐都是她自己结账,并且她总和食堂的工作人员说:“这个账由我来结,吃了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一分都不能少算 。”
无论是当初背着大大的背包来到沙漠工作,还是获奖后总是谦卑地说:“我就是个看家护院的人,没什么可写的,你们还是多写写莫高窟,多写写敦煌。”这位“敦煌女儿”始终单纯简朴、低调谦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宇航)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乌兰牧骑,永远在路上24-11-24
- 番禺检察:“邻里检察”把...24-11-24
- 淬炼本领铸警魂 规范履职...24-11-24
- 赤坎检察:80余万元环保...24-11-24
- 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奖项24-11-24
- 利剑护蕾|在现场!这样普...24-11-24
- 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通,...24-11-24
- 进一步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24-11-24
- 检察日报:“邻里检察”把...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