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教育 > 正文

广西高校纪委第三协作片区举办业务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1-11-27 来源: 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11月4日,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纪委承办的广西高校纪委第三协作片区业务交流会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金鸡岭校区举行。自治区纪委监委驻教育厅纪检监察组及来自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贺州市、来宾市的广西第三协作片区13所高校的纪委书记和审查审理骨干人员等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如何发现和挖掘案件线索”和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主题,高校纪委书记和高校审查审理骨干人员分别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交流了经验和做法。

  
会上,针对高校信访线索相对较少,可查性不高,并且涉及高校纪委业务内职责的不多等现实情况,就如何解决发现和挖掘案件线索的短板,各高校纪委集思广益,提出拓宽获取案件线索渠道的办法建议。

  

  深挖信访举报信息。从信访举报中寻找案源,重点分析举报内容、署名形式、举报动机等,获取对立案有价值的信息。

  

  加强日常监督,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专项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线索。如某高校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1起私车公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廉洁纪律案件。

  

  建立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多所高校建立了学校纪委与审计、财务等职能部门联席和信息共享制度,某学院正是通过审计部门审计反馈意见发现政府采购领域的案件线索

  

  要善于从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现案件线索。某学院在学校OA、官网、每季度督查通报、督导简报等中发现了某项目投标公告与中标结果不一致,问题线索浮出水面。

  

  加强与师生的日常交流。走进师生中进行家常聊天式”的外围调研,从中获取线索信息,特别是了解一些不良传言的真伪,某高校纪委人员利用网友身份发现一起疫情期间的违纪线索

  

  利用好校内巡察利剑,在谈话、查询资料等中发现问题。

  

  主动梳理以往问题线索查找问题。某学院对近年以来问题线索处置进行大排查、大起底,重新梳理审视,发现学校2起教师意识形态领域处置存在问题,重新启动问责程序,等等。发现和挖掘案件线索是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于提高办案质量非常有意义。

  
参会人员认为,高校的审理后半篇”文章要做到两个贴近”:

  

  要贴近高校实际。高校是因地缘、业缘等方面因素形成的典型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里情感、关系、面子、背景等等对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纪委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案件通报的维度、方式和时效等,不能局限于以一案说一案的教育方式,要深挖违纪问题根源,分析案发规律,系统总结同类型、同领域的违纪问题,强化以教育为核心的分成层次、分领域的警示教育,督促党支部、二级党组织、职能部门主动担当,针对出现的问题根源、廉政风险点及时开展警示教育,筑牢党员干部纪律底线”。针对突出问题向相关单位提出整改建议,督促完善相关领域制度机制,发挥以案促改作用,让广大师生感受到工作更加规范、制度更加健全的变化,实现警示教育的政治效果、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贴近受处分人员的个体特点。高校党员干部大部分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使其既真心接收组织处理,又真心认错悔改,挽救人、教育人,做好受处分人员的后半篇”文章思想引导工作尤其重要。要将三个引导”贯彻于后半篇”文章全过程,处分决定宣布前,开展严肃谈话,引导受处分人员在思想上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处分决定宣布时,开展警示谈话,引导受处分人员认识违规违纪行为的错误与危害;处分决定宣布后,开展暖心谈话,引导受处分人员卸下包袱”,打消顾虑,振奋精神再出发。做好回访教育,了解受处分人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困难,体现组织的严管与厚爱。

  
据悉,广西高校纪委第三协作片区成立以来,高校纪委书记主动协调沟通,审查审理骨干协作共事,已开展联查联审1次,并通过举办交流会、业务信息沟通等方式加强沟通交流,使纪检监察干部在实践与交流中提升了业务能力,进一步推进了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纪委)


原文链接:http://www.gxjjw.gov.cn/staticpages/20211124/gxjjw619dba6c-16468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