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铸剑为犁戍边疆 兵团精神永相传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60多年来,一代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怀揣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扎根边疆、艰苦创业,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唱响了一曲建设祖国、巩固边疆的壮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中形成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祖国的边陲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仲夏时节,位于中哈边境的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萨尔布拉克草原山花正盛。对于“七一勋章”获得者、81岁的魏德友而言,这是他看了57年仍没厌倦的风景。
萨尔布拉克虽然名叫草原,但实际上是一片草木并不茂盛的荒滩。冬季风雪肆虐,夏天蚊虫猖獗,在这里生活绝对不是田园牧歌般的体验。57年来,魏德友在萨尔布拉克草原巡边放牧,总里程达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圈,成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老魏叔’是我们兵团人扎根边疆的榜样。我来了好几次,每来一次都会被触动一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9师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朱振义,在“七一”前夕带着20多名党员再次来到萨尔布拉克草原,接受兵团精神的洗礼。
“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屯垦戍边乃千古之策。1949年,许多年少时就参加革命的军人,经过浴血奋战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但他们义无反顾地放弃回到家乡,毅然选择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挺进新疆、解放新疆。此后,解放军战士们遵照毛泽东同志“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指示,就地集体转业,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大幕。上世纪60年代,大批支边青年、知识分子怀着“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豪情,从全国各地来到贫瘠的戈壁大漠,落户兵团,开发建设边疆。
几代兵团人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扎根天山南北,创业戈壁荒原,无怨无悔地在绵延几千里的国境线上戍边,成为新中国不穿军装、不授军衔、不拿军饷、永不换防的哨兵。“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10师185团职工马军武,“西陲戍边半世纪,我伴寂寞守繁华”的9师161团职工魏德友,既是兵团人戍边爱国的典型代表,也是兵团人热爱祖国的生动写照。
他们就像当地坚韧不拔的胡杨树,无论脚下的土壤多么贫瘠,都深情地拥抱这片土地。
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边疆作贡献。”7月1日,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3师叶城2牧场3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刘前东,走下天安门观礼台时说。
3连地处昆仑山深处,有30多公里二类边防线,是兵团海拔最高的边境连队之一。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刘前东扎根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原牧区,践行兵团精神,履行兵团使命,带领连队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贴近人心才能做好工作。刘前东几乎每个星期都去放牧点,一去就是两三天。每次行程20多公里,每年要行走1000多公里。群众出行不便,他便把帮学生办理入学手续、帮生病老人联系医院、给大家购买生活用品等活儿揽到了自己身上。通过他的积极协调,牧区还修建了2.7公里的公路,曾经要走2个小时的路如今只需15分钟。
“真是我们的好书记。”说起刘前东,职工群众都竖起大拇指。
早在解放军进军新疆之际,毛泽东同志就指示:“你们要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不要与民争利,要坚持民族团结。”这成了兵团人的座右铭。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人,听从党的召唤,在天山南北、沙漠边缘、边境线上,不计得失、不求回报、无私付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兵团14师47团老战士,是“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的典型代表,他们解放和田后,一直常驻当地,绝大多数此后再没有离开。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老战士教导子女将这一伟大使命传承下去,兵团人中不乏“兵二代”或“兵三代”的职工。
“14师47团9位老战士给我写了一封信,讲了他们对新疆和兵团的期待,体现了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让我非常感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兵团第6师共青团农场座谈时,曾动情地讲起这个故事。
一手握枪,一手拿镐,筚路蓝缕奠基立业
在兵团的各个师部和团场,有各种各样的雕塑,“枪”和“犁”是它们共同的元素。
1954年10月,兵团成立时面临着诸多困难。10万大军脱下军装,不再拿军饷,吃什么?住在哪?做什么?都是大问题。
新疆虽不乏肥沃土地、丰美水草,但兵团人却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不与民争利”,向大漠进军。他们“一手握枪,一手拿镐”,开渠引水、垦荒造田,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
莫索湾,距石河子市70多公里,位于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人迹罕至。1958年,兵团某师一支队伍开进莫索湾,开始建库修渠。这支队伍每人每天的饮水定量一茶缸,经常半个月吃不到蔬菜和油。冬天施工时,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冻土层在50厘米以上,钢钎都打不动。但凭借“老虎嘴里敢拔牙”的干劲,战士们提前一年完成了1亿立方米容量的大海子水库工程。从此莫索湾有了水,也有了希望。
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里,一件破旧的军大衣让参观者们感慨万千。这是一件1950年配发的军大衣,有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补丁296块。当年,兵团战士为节约资金用于建设,从不主动领取新军装,而是把已经磨烂的军装缝缝补补后再接着穿。开发建设初期,兵团战士们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忘带碗筷,就用铁锹当饭碗;铁锹翻过来,还能写字。夏季,上工前要先“化妆”,把泥巴涂在脖子、小腿等暴露部位,以减少蚊虫叮咬……节衣缩食、砥砺奋进的兵团人,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在戈壁滩上建起了办公楼、医院、学校、商店、邮局和工厂。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兵团靠艰苦奋斗起家,也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在亘古荒原上,兵团人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开创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
如今,数百个生机盎然的人工绿洲呈现在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边,百余个流光溢彩的军垦新镇崛起在戈壁荒原,千余家工业企业星罗棋布在天山南北。兵团人凭着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越是艰险越向前,在祖国的西北边陲谱写了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繁荣西部的英雄礼赞。
勇当创新发展拓荒牛
前不久,兵团1师阿拉尔市市民俞瑞婧来到市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办理注册公司的相关手续,电子化办公的便利程度让她有些意外。
“效率比预想中高很多,在这里提交电子资料,马上就审核,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现场就可以重新提交,省时又省力。”俞瑞婧说。
不仅如此,现在兵团的群众只要下载兵团政务服务APP,许多事项轻点手机便能办好。近年来,兵团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擎,围绕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兵团是白手起家发展起来的,开拓进取精神贯穿兵团创业的全过程。一代代兵团人大胆应对改革发展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敢闯敢试,锐意进取,努力探索新思路、实现新突破、取得新业绩。
凭着“杀出一条血路”的英雄气,兵团人创造了新疆当代史上多个“第一”:新疆第一批现代工业、第一匹机制棉布、第一块毛巾、第一块机制方糖;首次在玛纳斯河垦区试种棉花成功,打破北纬42度以北“植棉禁区”观念;在全国率先推广使用地膜植棉、膜下灌溉、农用航空、测土施肥等先进生产技术。开拓进取精神始终是兵团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法宝。
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
放眼今日兵团,无人机在田野作业,大企业在城镇落户,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兵地融合见到新成效,履行职责使命能力实现新提升……兵团人为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而接续奋斗。
半个多世纪以来,边防战士一茬换了又一茬,草原上的牧民也都搬去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夫妇却选择留下来,守在界碑旁。
如今,魏德友守边所在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生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基地内一行黑色大字格外醒目。魏德友说:“我想一直守在这里,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何韬)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悟延安精神 为人民服务24-11-28
- 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24-11-28
- 联动履职 共同守护河畅民...24-11-28
- 利剑护蕾|检察官“跨界”...24-11-28
- 检察日报:守好“钱袋子”...24-11-28
- 检察日报:以立案监督为抓...24-11-28
- 四川省检察院成功举办第二...24-11-28
- 昌都市人民检察院、昌都市...24-11-28
- 天水:召开“检护民生”专...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