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时评】中国式现代化并非单线突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现代化。这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领导现代化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我们党领导的现代化历史过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党推动现代化,而是在对人类发展历史总体把握和强烈民族关怀下,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择定、擘画;通过不断地拨正航向,从现代化总体战略到阶段实施战略,不断凝聚人民力量,不断突破重点。
二是坚持正确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以国家为单位的全球性竞争,一些国家采取经济、科技“高投资”战略或“增长”战略,试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但现实情况是,实施这一战略的一些国家,虽然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科技水平、发展基础、发展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落差进一步拉大,民众贫困和两极分化加剧。
同时,发达国家凭借综合国力,推行各种霸权,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控制他国经济政治,挤压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
面对这一格局和形势,我们党“对于在中国究竟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全方位分析研究,“以求得一个统一的、比较正确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改革开放拉开大幕,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人民放在现代化事业的中心地位,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达到新高度。
四是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共进。
从提出“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建设战略,再到完成脱贫攻坚、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确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1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始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发展观。
同时,这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也反映了人类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世界历史意义,即现代化发展不是单线突进的,而是“器物—制度—人”的内在联动,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共进。
(作者为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乌兰牧骑,永远在路上24-11-24
- 番禺检察:“邻里检察”把...24-11-24
- 淬炼本领铸警魂 规范履职...24-11-24
- 赤坎检察:80余万元环保...24-11-24
- 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奖项24-11-24
- 利剑护蕾|在现场!这样普...24-11-24
- 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通,...24-11-24
- 进一步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