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纵横 > 正文

政府过紧日子 百姓过好日子——广东佛山的“新式花钱法”

发布时间:2024-11-24 来源: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作者:佚名

  10月底,广东省佛山市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如期召开。商讨如何有效应对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政治责任。在“政府过紧日子”的背景下,财政“大户”钱少了,该怎么省、往哪里花,才能节用裕民、促进发展?记者来到佛山,了解当地的“新式花钱法”。

  

  

  “紧”上加力,该省的一分也不花

  “财政资金恐怕开始紧张了。”孙宝成两年前的这个预判,很快变成了现实。

  孙宝成所在的顺德区乐从镇,拥有全球最大的家具销售中心,2023年GDP总量达到294亿元,在全国千强镇中跻身前列。作为镇财政和公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孙宝成在花钱上很少犯难。但在2022年5月,乐从镇一块住宅用地出让时,却不见往年竞相拍地的热闹场景,甚至拖到10月依然无人问津。与之类似还有其他一些事情,让他感觉财政资金可能会面临紧张压力。

  “这些年,虽然中央一直强调政府要过紧日子,我们当地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从‘要我紧’到‘我要紧’,压力还不是特别直接”。孙宝成介绍,直到财政收入开始减少,过紧日子的压迫感立刻就来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没过多久,财政资金减少就成了佛山需要面对的事实。

  接受这个事实并不容易。作为广东省制造业大市,佛山历来经济稳健、财力雄厚,2019年GDP突破万亿并一直保持。但今年第一季度,佛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压力巨大。

  经济是财政之母。

  我国的财政原则是以收定支。收入的减少,让佛山各级政府真正紧了起来。今年7月,佛山市政府审议通过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的“十三条”措施,条条要压减。总结起来,就是减钱减人减项目,规范支出控“三公”。让当地不少干部一时难以适应的是,措施明确,市级单位财政直接支付下限由原来的300万元调整为10万元。

  事实上,2023年初市财政局在“过紧日子”方面就已经加力,将市直相关单位运转支出预算砍掉15%。今年要求个别单位进一步压减,有单位直接压减超过20%。

  “十三条”印发2个月后,市财政局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发文,在规范公务用车、严控会议费和培训费、差旅费开支方面进一步“加压”。佛山市财政局副局长王明耀解释:“党中央要求过紧日子不是一年两年了,但一些单位做得还不够。”他举例说:“比如有的单位热衷到酒店或外地开会培训;有的单位公车路线不精准,车辆空驶也选择收费路段。”积少成多,“小钱”累积起来数额也相当惊人。“之前财力充足,这种事情点对点纠治过,如今财力紧张了,浪费行为就必须在全市层面从细、从严管理起来。”王明耀说。

  财政资金既要保吃饭又要搞建设。“吃饭的钱,主要是‘三保’,”王明耀说,“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不能减少,我们主要减的是运转类支出。”但相比“吃饭”,建设费用更巨大,在佛山,过亿的项目比比皆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对每个项目是否必须要做,以及做了之后效果如何,项目批复和资金拨付相关部门必须把好关。

  “这一年来,我们说‘不’的频率比以往高了很多。”市发改局重点项目规划科负责人陈永婷介绍,“前年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有200亿元,去年140亿元,今年只有100亿元。除少数几个特别必要的外,几乎没有新增立项。”她举例介绍,比如前段时间,市职业技术学校想新建一幢综合教学楼,提出申请10余万元项目前期研究经费。对此,财政部门考虑到该校区后续将进行整体规划翻新,当前就单个教学楼开展项目前期研究急迫性不强,因此最终没有批准该笔经费。

  发改把紧了“开闸”关,财政则扭住了“放水”阀。

  走进市财政局,挂牌一年多的“佛山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牌子映入眼帘。“总投资400万元以上,使用市级财政性资金投资占比超过50%的项目,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这‘五算’都得经财评中心审核”。王明耀介绍,中心成立之前,政府投资项目评估主要依赖审计部门和第三方评审机构,也发现过一些资金使用不当问题。但钱已经花出去了,只能事后问责。市纪委监委在监督中发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成本偏高问题,督促市财政局完善评审机制。从去年8月挂牌到今年9月,中心累计核减市级财政投资项目不合理资金24.78亿元;全市财政投资项目工程核减不合理资金65.61亿元。“事后追责固然重要,但关口前置才能真真正正省下钱。”王明耀说。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公开的佛山市本级政府决算中,第一次出现财政支出重点绩效评价表。王明耀介绍,“评价达不到‘良’的标准,今后再想申请预算就难了。”

  大钱要省,小钱也一分不能浪费。采访中,市纪委监委驻市府办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卜伟理提到近期的日常监督成效。“现在过紧日子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了,我们改变了原来办公室固定电话一人一号的状况。”他表示,“现在移动通讯发达,使用手机和政务软件沟通多。通过合理减少固定电话号码,每年能省下不少通讯费。”今年1-8月,市直党政机关固定电话号码节约率20.46%,网络通信线路租用费支出减少。

  

  

  品尝过长者饭堂的味道后,老人们纷纷点赞。 邹韵斯/摄

  “紧”下增力,该花的钱必须用在刀刃上

  缓解财政压力,过紧日子“节流”效果立竿见影。但过紧日子并不等于一味省钱“没苦硬吃”,越是资金紧张,越要把政府投资用到刀刃上,提振社会信心,刺激经济发展。

  “节流这一手要实,但不能一毛不拔。”孙宝成结合这两年工作这样总结。预判了形势,乐从镇开始盘点政府闲置资产。先是把200套存量配建房推向市场,又着手把一些不动产处置给国资运营,回笼资金超过6亿元。盘活资产的过程中,乐从镇投了一些资金,将之前免费的沙滩游泳场整修一番,交给社会运营。他说,“这笔钱投出了效果,不仅省了每年700万元的维护费,交给社会运营后还产生了不少收入,也带动了周边产业。”

  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明确要求。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集中体现着政府投资的鲜明导向性。经济结构优化需要政府投资推动,这些都是该花的钱。在财政收入减少的当下,把该花的钱花到位,开源必不可少。“关键就是拓宽‘财源’”,市发改局党组书记王慧艳说,“过去财力雄厚,政府投资项目往往单纯依赖财政资金。今年我们一直在为政府重点投资项目落地挖掘多元资金保障,用少量资金投入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撬动更多发展可能。”

  发展的可能,就蕴含在产业转型升级中。

  过去,有人用“三五成群、十有八九”形容佛山的产业集群优势:“三五成群”指的是佛山拥有8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其中3个是新兴产业,5个是传统产业;“十有八九”则是指在制造业十大门类中,佛山市八成产品会走进千家万户,九成产业可以实现自我配套。拥有如此庞大且完善的产业集群,佛山却长期没有建成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大型综合物流枢纽。

  查缺,就得补漏。

  今年3月30日,佛山国际陆港开港运营。关于陆港,市发改局产业发展科科长谢皓至最有发言权,“国际陆港是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首期项目,有了它,佛山就能对接大湾区各大物流枢纽,促进珠三角物流资源向佛山集聚,进而推动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

  “国际陆港建成之前,佛山当地货物要出口,主要通过广州、深圳或珠海等口岸申报和出境。”谢皓至介绍,“跨境电商兴起后,许多都是拼箱发货的小包,申报和验放后通过空运运输,最要紧的就是时效。”

  “在外市报关,总是没有在家门口便捷,从出厂到出海环环相扣,一个环节耽误了就赶不上飞机。”说起报关,港恒跨境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枫林很无奈。在出口地报关虽然麻烦,但成本相对最低。他本以为要一直麻烦下去,没想到传来了佛山国际陆港建设的消息。“有了陆港,能实现家门口‘一条龙’清关,到港口直接抬杆放行。”余枫林说,在陆港,佛山海关派了专人加班办理报关事项,周边村落还可以低价租借仓储用地。公司每月少说有200车货物报关,旺季还能翻倍。仅今年前9个月,国际陆港口岸业务总货值已经超过8亿美元,其中主力跨境电子贸易商务货值近7亿美元。

  近两年,佛山还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建设佛山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为抓手,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政府、国资在园区基础设施方面大规模投资,吸引了广东医谷、九转生物医药等代表性医药健康产业类项目落地。截至目前,产业园已累计签约19个项目,总投资211.1亿元。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拓展银行贷款、民间资本等多元融资渠道。整体来看,部分政府投资能起到杠杆作用,把经济大盘带动起来。”王慧艳说。2023年以来,市发改局建立重大项目融资论证机制,搭建政、银、企平台,加强重大项目资金要素保障。同时让民间资本更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2023年以来,共筛选推介面向民间资本项目超过100个,民间投资引进需求超5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招商引资1亿元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46个,同比增长近80%,签约投资额近2800亿元。

  今年上半年,佛山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22.89亿元,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0.6个百分点。王慧艳感叹,“不再单纯依赖财政资金,反而蹚出了更多发展路子。财政状况好转了,我们也要习惯过紧日子,把勇于改革、敢于开拓的劲头保持住。”

  

  

  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期间,消费者现场领券下单。 刘文坚/摄

  “紧”中有“暖”,兜底保障不缩水

  午后3时,阳光正好。佛山市颐养院内一片温馨。老人们或坐在轮椅上谈着家长里短,或在银龄学堂里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趁着老人不在房间,生活区的工作人员正进行着日常消毒,为老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居住环境。

  钟姨今年87岁,正是这里的一位“老居民”。

  钟姨的老伴李叔前年做了心脏手术,需要专人照顾。钟姨回忆道:“请保姆一个月5000元,我也帮着照应。但三个月后,我自己也病倒了。”检查发现,钟姨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再难照料老伴。面对家中两位需要照顾的老人,三个已步入中老年的子女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钟姨所面临的养老难题,是佛山很多家庭的共同困境。截至2023年底,佛山市510.33万人的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17%,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养老需求日益增长。

  钟姨一家人不是没想过再请一位保姆,但这意味着更大的花费。一番斟酌后,钟姨主动和子女提出:“我们到外面去住吧,你们也轻松些。”经过挑选,最终选定了佛山市颐养院。颐养院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其中“医”的部分对接医保,两位老人可以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家庭照护压力也骤然减轻。

  作为佛山首家市级公办国营的养老服务机构,市财政为颐养院投入了2亿元。市民政局作为建设单位,与市国资委签订委托管理协议,由市直国企佛山市医药集团负责后期投资建设和具体运营。

  尽管面临财政压力,佛山始终坚持民生为先。除了颐养院,总投资5.52亿元的新社会福利院也于11月8日完成竣工联合验收,将提供1000张养老床位和400张儿童福利床位,持续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工作。

  暖的是民心,显的是担当。

  在政府投资保障和引导下,佛山市已形成了公办、公办民(国)营、民办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格局。98家养老机构中,公办机构32家,公办民(国)营16家,民办机构50家,共有养老床位21431张,护理型床位占比61%,机构内入住老人1.1万多人。

  “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基本满足我市老年人机构养老的需求。”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木全介绍,“基本的养老格局是‘9073’,90%的老人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享受社区养老服务,还有3%选择机构养老。”绝大多数老年人要在家门口养老的实际,让吃饭成了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

  小小餐桌,承载民生大事。

  在颐养院内,就有两种样式的餐桌。院内生活区,一张张小方桌整齐排列,四角贴着老人名字和餐饮需求,边缘还留有握手孔位,方便老人坐下和起身时借力。而另一边,对外开放的长者食堂区域里,小圆桌和独立包厢设计得十分温馨,常有周边居民来这里为老人庆祝生日,既减少出行不便,也增添欢声笑语。

  同样在政府投资保障下,佛山已建成并运营长者饭堂118家,实现了各镇(街道)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老年人就餐人数累计超635万人次,日均就餐4000余人次。市民政局与市总工会还联合推出“户外劳动者爱心餐”试点,为辖区内有需求的户外劳动者及在册困难职工提供每人每餐3元的补贴。

  “再紧也要保民生。”佛山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文勇说道:“尽管佛山市困难群众数量不到户籍人口数量的3%,但基本生活保障毫不含糊。”2023年,佛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约2.4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52亿元,保障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高明区还率先为低保边缘家庭以每人每月300元标准发放救助金。

  钱要花到刀刃上,温暖更要送到心坎上。

  “过紧日子”不是把工作停下来,让资金蹲在账户上,而是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成为百姓的暖流。佛山以此理念为指引,不断增加财政资金的“民生浓度”。去年,全市民生类支出累计完成740.39亿元,同比增长2.74%,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超七成;今年安排民生保障工程52项,总投资874.33亿元。

  进行中的民生项目,也严格秉持精打细算的理念。目前,市财政局试编试用了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成本控制标准。以医院建设为例,公立医院按建筑面积控制的建设成本,已核减为7200-7979元/平方米。

  

  

  佛山市纪检监察机关干部自己动手组装网购桌椅。 陈经纬/摄

  化“紧”成“风”,勤俭更能建新功

  始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佛山市委市政府大院,位于老城区中心,市纪委监委两栋四层办公楼也在大院中,楼面外观虽显年代斑驳,但走入其中,另有一番景象,楼内干净整洁、温馨雅致,不少细节体现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别出心裁。佛山市纪委监委组织部部长(曾任办公室主任)陈海晖指着楼道一幅书法作品,感慨:“这幅作品是机关干部自己写的。这些年,我们坚持花小钱办好事,低成本开展办公环境微改造,不少地方还是我们干部自己动手营造的。”

  监督别人的人,自己要先带头。

  “办公楼的地面瓷砖年代久远,不少地方磨得灰暗变色。曾经想铺新瓷砖,但一算成本太高,后来从网络平台采购油漆刷地,大家都说办公环境变亮堂了。”陈海晖分享自己的“装修经”。市纪委监委机关整修会议室时,大到吸顶灯小到纸巾盒都是网购。“凡是无需定点采购的,在网上下单能省不少钱。你看,这是我们买的会议桌贴膜,可以直接贴上,老旧会议桌焕然一新,不用丢弃浪费,还能省钱。”他边说边翻开购物记录,语气满是自豪。2023年,佛山市纪委监委的办公经费相比2022年下降18.59%。

  自己习惯过紧日子,监督起来更容易发现问题。佛山市不少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发现,带着过紧日子的思想去监督,总能发现不够紧的问题。去年,一次日常监督中,市纪委监委就发现某单位投入大量资金委托研究课题,但成果转化却十分有限。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贺珏介绍:“2013年到2023年,一共委托第三方开展了32次课题研究,累计花费超千万元。”

  课题报告篇幅冗长,细细翻看多是背景介绍和理论阐释,针对本地可落地的建议却“水分”十足。“这些钱花出去,有的最后只转化成一份简报报给上级,有什么用途也不好说。”

  研究有花费很正常,但成果不能纯靠花钱堆出来。

  针对这种浪费现象,佛山市纪委监委迅速行动,向该单位发出了监察建议书,直指资金花费大、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要求该单位强化过紧日子思想,严把立项关。同时,考虑到发改、财政等部门在项目批复、财政资金管理中的重要职责,也发了一份提醒函给驻市财政局、发改局等单位的纪检监察组,要求纪检监察组发挥“探头”作用,举一反三,跟进监督。

  很快,这份提醒就发挥了作用。

  2024年3月,市发改局在征集年度课题研究需求计划时,初步决定开展17项课题,预算金额为437万元。报请党组会审定时,列席会议的纪检监察组组长胡新伟当场提出,请党组仔细斟酌课题必要性。市发改局党组经研究后,决定砍掉3项课题,压减经费59万元。审定通过后,研究计划果然“瘦身成功”。“财政相关议题的会议,我们派驻纪检监察组都会列席,确保把过紧日子的压力层层传导下去。”胡新伟表示。

  “由奢入俭难,这种情况在不少单位都不同程度存在。”多方面了解信息后,贺珏心里有了底。为深入纠治、全面整顿,佛山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开展“过紧日子”、反对铺张浪费监督检查,着力整治跑冒滴漏、突击花钱、形象工程等一系列与节用裕民相违背的问题,并对落实厉行节约要求不到位、打折扣,奢靡浪费、资金资源低效无效等做法进行通报,在全市层面起到强烈震慑作用。

  专项整治主攻“当下改”,要想“长久立”还得习惯成自然。为将监督力量由点及面传导到位,佛山市纪委监委重视常态化推进过紧日子监督,既与财政、审计部门互通有无,还与巡察监督贯通协同,构建起多层次的监督网络。

  在十三届市委第二轮巡察中,市商务局就因家电消费券“好领不好用”,导致3000万元消费券只核销了1037万元,被巡察组点出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发放消费券,既是经济活动,更是民生工作。”市委巡察办副主任黄玲说。面对这一局面,市委巡察机构督促商务局调整策略,灵活调整消费券发放周期,适度延长有效期,为消费者提供更充裕的时间窗口进行消费选择,并设计多种类、多面值的消费券,从而提高核销率。

  整改过后,商务局开展了两次消费券发放活动,总金额2000万元,补贴金额1895.89万元,平均核销率升至94.79%。这一转变直接拉动了1.73亿元的消费,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消费券,是“花小钱办大事”智慧的体现,让花出去的财政资金撬动了更大的消费市场。

  “小钱”用好能激活经济,支出“减肥”更提振作风。一揽子过紧日子的措施颁布,尤其是在市财政局发文压减政府履职辅助性服务后,一些支出类别直接砍掉50%,剔除了不少冗余臃肿的人财物。今年1-9月,佛山市政府购买服务支出同比下降6.4亿元。市纪委常委杨敏感慨:“之前存在‘干部看,外包干’的现象,不仅责任压不实,还影响党风政风。现在外包少了,自己的事自己干,干部在事上练一练的能力提升了,俯身为民服务的好作风也更扎实了,真是一举多得。”

  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gdjct.gd.gov.cn/mtzl/content/post_2028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