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组织人事 > 正文

如何培育链主 如何规范涉企执法 如何加强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4-10-10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制造业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促进我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力,开展监督工作。9月25日下午,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重庆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这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现场,8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加强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优化营商环境等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向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等单位负责人发问。询问人直指问题,被询问者坦诚作答,现场氛围热烈、真诚、务实。

  如何进一步加强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培育?

  市经济信息委:强化领军(链主)重点企业培育,实施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专项行动等

  “政府将采取哪些过硬措施,进一步加强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一开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黄玉林就抛出问题,“点名”市经济信息委。

  “针对龙头企业培育不够,带动力较弱等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力推进。”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说,将抓好五个方面工作,持续壮大世界级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等龙头企业规模,激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微观主体活力和动力。

  一是抓领军(链主),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坚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领航企业,构建重点企业培育库,特别是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3大主导产业集群,强化领军(链主)重点企业培育。

  二是抓专精特新,支持重庆市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加快成为迭代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专家”,实施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加快形成一批支撑全市制造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后备力量。

  三是抓产业生成,加速催生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源源不断地生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四是抓产业创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制造业领军(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综合体,切实提升龙头企业创新能级。

  五是抓区县骨干企业培育,加快培育亿级、十亿级、三十亿级、五十亿级骨干企业,形成梯次培育体系。

  “从哪些方面加大力度加快实现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万亿级目标?”“哪些因素制约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优化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现场,4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向市经济信息委提问,答问人一一详细作答。

  如何解决隐形门槛、多头执法等问题?

  市司法局、市发展改革委: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针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中,仍然存在的设置隐形门槛、妨碍企业公平竞争、频繁执法、多头执法等时有发生的现象,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监察司法委主任委员陈胜才向市司法局、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发问:“将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市司法局局长种及灵说,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将进一步优化涉企制度、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提升法律服务能级。推动出台《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数字经济发展条例》等法规,更加注重全面系统听取企业、协会、商会等的意见建议。持续加强文件审查清理,坚决防止违背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出台。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减少行政执法中的随意性,迭代升级“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对执法主体、执法行为、执法事项等进行全方位监督。重点抓好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效提升等工作。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表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将在这几个方面发力:推动政务服务扩面增效,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的清单管理,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着力破除隐形门槛和不合理限制,坚决查处限制企业跨区域迁移、限定交易、妨碍商品要素资源自由流通等行为。提升涉企监管和执法水平,聚焦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头执法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和监督。常态化做好涉企服务,提升“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应用能力。

  如何发力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题?

  市教委:强化急需紧缺人才培育,加大转岗再就业培训力度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针对当前“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杨家学向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发问:将采取哪些举措化解这一矛盾?加快培养制造业技能人才有哪些激励举措?

  市人力社保局局长谢礼国介绍,今年,重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从需求看,1—8月制造业供需比为1.15,岗位需求大于人才供给。从岗位看,普工/技工岗位用工缺口超过18万人。从群体看,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和岗位供给质量存在矛盾。

  谢礼国表示,我市将从产业需求着手,强化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学校专业建设与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从提升技能着手,强化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转岗再就业培训力度,加强求职人员职业指导。从供需匹配着手,强化数字化就业服务,精准匹配供给侧的求职者信息与需求侧的用人单位岗位信息,“点对点”推荐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到制造业企业求职应聘。

  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介绍,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均为企业输送对口技术技能人才10万余人;2024年,全市已举办就业双选活动7340场,累计提供岗位数123.45万人次;累计培养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相关毕业生共35.56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4%。

  下一步,我市将通过“产业+专业”有机结合,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效;“就业+创业”有机结合,持续扩大就业“蓄水池”;“留才+引才”有机结合,有序引导人才回流地方,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等,为制造业新体系提供坚实专业人才支撑。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9378.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