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视野 > 正文

以中华传统义利观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发布时间:2024-08-03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一重要论述从文化建设角度为新时代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弘扬中华传统义利观,践行“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深刻认识新时代金融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金融强国,除了金融资本等“硬实力”,同样需要金融理念、价值观等“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熠熠生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璀璨夺目、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最丰富的文化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实践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了坚强的现实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尤其是“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的重要要求,既符合建设金融强国的时代需要,又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还彰显了中华传统义利观的文化基因,与西方金融文化有着本质区别,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文化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义利观。二要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义利观。“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金融具有功能性和营利性双重特性,必须始终坚持以义取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在全社会尤其是金融行业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倡导社会主义义利观。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人民金融为人民”的立场,全面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更新金融发展理念,积极引导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协调融合发展。要规范金融行业秩序,约束金融从业者行为,树牢底线意识、不唯利是图,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确保金融安全。

  全面把握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着力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来提倡“重义轻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义利观。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在“义”和“利”两方面精准发力,坚持“以义取利”,坚持公平正义,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一是传承发扬好中华传统义利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传统义利观弘扬起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价值导向,遏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不良倾向,大力倡导“以义导利”“以义为重”的义利观,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营造“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正气。深入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坚决反对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持续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二是以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为指导,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通过诚实劳动获得的合法权益,坚持按劳分配、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协调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为以信用、法治为显著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德性基础。要以坚守信义为前提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使公平正义的要求真正深入人心,在坚持公平正义基础上尊重合法利益的取得,推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积极践行“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弘扬以义导利、以义取利、见利思义的文化氛围。

  把“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贯彻落实到金融强国建设全过程。“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金融业与流通的大量货币和巨大财富紧密联系,天然面临着较高的利益诱惑、道德风险,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不能见利忘义,要将“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的理念贯彻落实到金融强国建设、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全过程。一是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和道德是现代国家治理不可缺少的两种重要手段。法治重强制、威慑,旨在规范;德治重调节、劝导,强调约束。培育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一方面要借用法治手段解决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现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背信弃义、非法获利等问题,要坚决依法惩治、严厉打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确保法律威严。另一方面,要宽严相济实现良法善治。道德教育要突出法治导向,强化全社会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明是非、晓大义、知荣辱,以道德伦理滋养法治精神,在全社会营造遵法、守法的文化氛围。二是用活红色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因势利导“活用”红色文化资源彰显特色。把握好独具特色的重庆革命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等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素材的契合点。围绕最具重庆辨识度的红岩精神,集中力量做好以中共中央南方局经济组为典型代表的“红色金融”史实史料、人物故事的搜集整理、挖掘阐释工作,因地制宜用好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的展览教育功能,引导广大市民、金融从业者等“行走重庆、感悟重庆”,用好本土红色资源这本教科书,在红色资源实景实地中沉浸体验,将红色富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赓续红岩精神,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底蕴,为文化强市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抗战工程项目:2018YBKZ01成果)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5903.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