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几个鲜明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我们党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新时代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呈现以下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新时代的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
这是新时代改革相对于以往改革的一个鲜明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进行的改革主要是关于经济、科技、教育等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改革。比如,率先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农业生产责任制破题的,后来进一步发展为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催生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由农村逐步转向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3月、5月,党中央分别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改革科学技术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作出重要部署。后来陆续出台的其他改革举措也大抵是着眼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较之以往很大的一个不同在于,新时代的改革作为全面的改革,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矛盾和问题为提领,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等六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压轴的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包括党的建设制度方面的改革,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各方面、各领域的改革都涵盖其中。这是其一。其二,全会《决定》首次把国防和军队改革也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盘子”,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三个方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其三,全会《决定》开创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在总目标统领下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使各方面改革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这与以往大都从具体领域提出改革目标,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也是新时代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新时代的改革由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改革。也就是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已经不是某一个领域、某一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也不是只推进几个领域、几个方面的改革,而是推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是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为统领的全面改革。这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四,新时代的全面改革,适应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深化改革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对应,推进新时代各方面建设都必须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还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新时代的改革,是实现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的改革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要先导引领作用。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历程可以清楚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早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针对思想僵化带来的种种时弊,开宗明义地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确地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篇讲话振聋发聩,是解放思想、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可以说,没有思想解放,也就没有改革开放。
新时代的改革之所以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始终坚持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从改革的总体目标、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方法路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一系列理论上的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实现一系列重要突破。
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定位,这是我们党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对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产生深刻影响,带来实践的重大突破。如何看待和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现了我国经济理论的重要突破。邓小平高度评价全会《决定》“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进一步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包括市场与政府关系等一系列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问题,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篇谈话成为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实现了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重大突破。沿着十四大开辟的航道,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些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认识上的不断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在此基础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重大突破,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的基本特征,符合市场经济关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从根本上解决了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对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等,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再比如,关于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贯彻实施,是我们党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对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十三五”规划建议开始起草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首先要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正式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新发展理念定位为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并把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强调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这些重要思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分别从“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等五个方面,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面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并据此从12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全面深化改革、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巨大引领作用。
三、新时代的改革,是不断攻坚克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改革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历程可以清楚看到,改革开放尽管是在和平建设年代进行的,没有革命战争年代那样血与火的考验,但需要冲破长期以来的思想观念的束缚,需要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也非常不容易。邓小平当年对广东提出在邻近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以及侨乡汕头兴办出口加工区的意见表示赞同。他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后来在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时,邓小平还以农村改革中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为例说,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尤其是农村改革,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些都从不同侧面说明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一条新道路,充满探索的艰辛。正因如此,邓小平把同样是解放生产力的革命和改革相提并论,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并把改革称之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一再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然,“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随着实践的发展,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与当年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
比如,大幅度压缩行政审批事项,以及壮士断腕式化解过剩产能等改革举措,许多都牵涉复杂的地方和部门利益,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以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为例。2016年2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再压减1亿至1.5亿吨粗钢产能,实现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日印发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3年到5年时间,煤炭行业需要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这两大举措还涉及钢铁行业50万职工和煤炭行业130万职工的安置。这么大的产能要退出,这么多的职工要安置,如何坚决守住相关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确保经济社会稳定,是一个重大挑战和考验。尤其是如何做好职工安置更是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
再比如,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作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其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也体现得十分充分。第一,它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尤其是关系到如何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确保党对国家和社会实施领导的制度得到加强和完善。第二,它关系到如何既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保障,又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解决事关长远的体制机制问题,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有利条件。第三,它关系到如何通过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统筹使用编制、完善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四,它关系到如何通过对体制和机构进行调整完善,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第五,它涉及的部门和人员的面非常广,涉及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超过80个,是对现有利益关系和权力格局进行的比较大的调整。因此,同以往历次机构改革相比,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覆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军群各类组织机构,作为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改革力度之大,影响面之广,触及的利益关系之复杂,都是少有的,任务十分艰巨。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紧密结合深化机构改革推动改革工作。
早在2012年12月到广东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就郑重宣示推进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坚强决心。他强调,现在,推进改革矛盾多、难度大,但不改不行。我们要拿出勇气,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决定》说明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既充分肯定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又清醒预见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强调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要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真枪真刀推进改革,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至2020年底,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
四、新时代的改革,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改革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和系统集成,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有机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形成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过去相比,中国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要把改革推向前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新时代的改革,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研究各项改革举措,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早在2012年12月到广东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随后,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刻论述了为什么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全面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我国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等阶段性特征,坚持从系统观念出发谋划和解决新时代日趋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问题,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改革发展事业。
比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时,不搞单打一,不搞孤军奋进。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注意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其他几大建设的关系。就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强调不能只考虑经济发展速度,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也不能沿袭“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模式。强调要坚持系统思维和系统观念来抓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同样要求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来进行。党中央先后召开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分别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主题并制定相关文件,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重要顶层设计。其中,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先后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滚滚向前。十八届五中全会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专题研究“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以此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强调要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可以说,四次全会作出的四个方面战略部署,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顶层设计。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只有通过协调推进,“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为实现党的既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尤其是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注重改革关联性和耦合性,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特征体现得更加鲜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统领下,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等方面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既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总体思路,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为统领,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又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作出全面部署,引领新时代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
为了更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责任,就是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升格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后,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担任主任。他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是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完善科学领导和决策、有效管理和执行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研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加强对地方和部门工作的指导。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促和推动下,新时代的改革始终坚持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既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又注意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开创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五、新时代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实践进入后半程,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的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在前半程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之后,在后半程要进一步完成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的主要历史任务的内在要求。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向全党郑重提出加强制度建设的重大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进一步高瞻远瞩地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加强制度建设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说,当年看到邓小平同志这段话,脑子里就浮现几个问题: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要强调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什么是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要强调“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才行?这些年来,自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把加强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紧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提上了重要日程。早在主持起草十八大报告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要求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提出制度建设的目标。在主持起草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必须尽早把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个战略构想落下来,提出一个总目标,并用它来统领各领域改革。他强调,今天,我们党处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些重要论述,紧紧抓住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主要任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实践进入后半程改革要更多面对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这一中心环节,进一步突出新时代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鲜明特征,把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要求新时代改革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适应新时代改革加强制度建设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会《决定》把基础性、长远性、系统性的制度设计摆在重要位置,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并从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六个方面擘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全方位部署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改革重点,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改革注重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总体要求,着力健全制度框架,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来考虑和谋划各方面、各领域的改革,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在对这方面探索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来进一步谋划和部署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集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从13个方面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着眼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六、新时代的改革,是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的改革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从改革开放伊始,改革与开放就相伴而生,始终是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早在1978年9月听取鞍山市委负责同志汇报时,邓小平就明确提出要把改革与开放结合起来推进的重要观点。他指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邓小平一方面敏锐意识到,要大幅度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因而要大力倡导改革。另一方面,又敏锐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明确提出我们国家要“实行开放政策”,“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不是突如其来的,是十年内乱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深刻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深刻洞察时代潮流,深刻体悟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作出的重大历史抉择。邓小平后来总结说,“我们在制定对内经济搞活这个方针的同时,还提出对外经济开放。”并强调,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实际上都叫开放政策。在农村改革如火如荼进行并掀起波澜壮阔改革大潮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在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历史进程,就是在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后来,邓小平进一步把改革与开放整合成“改革开放”这个重大范畴,并明确要求十三大报告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在理论上讲得更加明白”。
新时代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更大的发展。早在2012年12月到广东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就郑重宣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强信心和决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作出重要部署,又专门设立第七章“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强调“以开放促改革”,并从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强调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总体部署的同时,也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具体安排,强调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针对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等突出问题,强调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并把“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作为基本原则的重要一条,设立专章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并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原则。
新时代始终坚持在统筹两个大局的宏阔视野中谋划对外开放,坚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要继续做好自身改革这篇大文章,既扩大开放之门,又将改革之路走稳。要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力度,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尤其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成为当今世界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
总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新时代开启的划时代的改革,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格外璀璨绚丽的崭新篇章,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关键一招,也是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由之路。
作者:陈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原主任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2024年第3期
原文链接:https://www.xjkunlun.cn/dswx/jjds/19850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乌兰牧骑,永远在路上24-11-24
- 番禺检察:“邻里检察”把...24-11-24
- 淬炼本领铸警魂 规范履职...24-11-24
- 赤坎检察:80余万元环保...24-11-24
- 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奖项24-11-24
- 利剑护蕾|在现场!这样普...24-11-24
- 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通,...24-11-24
- 进一步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