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工作札记 > 正文

勐海:移民群众一家亲 “石榴花”开美茶乡

发布时间:2024-07-18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勐海县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全力推动境内各民族相互融合发展。在勐海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深度融合,29个水库移民村寨群众同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

  坚持调查研究,从“千丝万缕”中把握政策实施方向——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项目规划中,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干部运用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深入各移民村寨进行调查摸底,充分掌握第一手数据,在基层的“千丝万缕”中找对策,实现库区移民“十四五”规划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建设单元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同步推进。

  目前,勐海县已建成景洪水电站、勐邦水库、曼满水库、那达勐水库中型水库4座;在建曼桂水库、勐阿水库、景腊大型灌区;拟建中型水库班章水库;共核定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2153人,有傣、哈尼、拉祜、布朗、汉等民族,少数民族占95%以上,属于多民族聚居区;安置区分布点多面广,“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逐步由整村推进向整县、整库、整片推进发展。

  秉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建设。从2006年到至今,共投资1.23亿元着力解决库区“五难”问题,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特别是“十四五”以来,勐海县投入2700多万元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实施“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7个,发动移民群众拆除围墙、彩钢瓦3万多平米,带动移民群众改造围栏、民族特色屋顶等自筹资金1500多万元,完成绿化面积7000多平米。

  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村容村貌,民族团结的氛围也日益浓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呈现环境优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社会和谐稳定的喜人景象。“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工作示范效果显著,受到省、州搬迁安置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周边村寨的效仿。

  坚持以小见大,从“千门万户”中共绘发展蓝图——

  在推进“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建设中,从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采取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真正把为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比如,在房屋设计时,巧妙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民族特色得到凸显,有效增强了移民群众的归属感。

  锐意进取,积极作为。2022年以来,州级业务主管部门先后2次组织全州移民搬迁安置干部职工和村组干部,莅临勐海县移民示范村学习“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建设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这样一来,没有列入示范村、规划村的坐不住了,没有干出名堂的村干部坐不住了……全县上下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坚持因地制宜,从“千山万水”中推进乡村振兴——

  从全县来看,各库区移民安置点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方面存在差异。加之早年的库区移民安置点,大部分地处山区、半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发展缺少规划,方向也不够明确。为此,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给各库区移民安置点把脉开方,探寻出一条“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宜农则农”的发展路径,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在发展中寻求“最优解”。蓄势“筑巢引凤”,比如在曼朗“美丽家园·移民新村”示范村建设中,积极引进企业合作开发“仙奶泉”水资源,建设饮用水厂,投入运营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25万元的经济收入。

  技能在手,吃喝不愁。以“三抓三促”为抓手,利用群众农闲时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再结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从电商、美容、烹饪、挖机、驾驶等新型实用技能方面进行培训,提升移民群众创业、就业能力。比如,通过烹饪技能培训,曼西里、曼勒等村小组移民群众外出创业,实现家庭年收入近30万—40万元,生意好的居民一年甚至能赚近百万元。

  2023年,勐海县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0元,较上年增长约6.9%。如今,勐海县移民村寨山更青、水更绿,移民群众腰包鼓、生活富,水库移民共同迈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坚持以人为本,从“千言万语”中共话美好生活——

  始终坚持把库区安置区稳定摆在突出位置。采取“三法三化、四不两直”等工作法,深入库区移民安置区,通过“引导、疏导、指导、劝导”做深做细思想引导、政策法规宣讲、矛盾化解等群众工作,最大限度提升移民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巩固提升。在勐海县第24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中,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发放相关宣传材料300余份,开展入户宣传8次,同时,采取业务培训、会议传达、新媒体送学等多种形式,有重点、分层次地向移民群众宣传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浓厚氛围。

  走进移民新村,各民族群众亲如一家的场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宣传标语在各个村寨的文化墙或宣传牌随处可见,主题鲜明,色彩艳丽……无不彰显着新生活、新变化和新景象。

  坚持循序渐进,从“千头万绪”到“井然有序”——

  干事创业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步地展开,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勐往乡灰塘村委会野谷塘是拉祜族、汉族等多种民族6个村小组集中安置区;曼桂水库景亨片区由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3种民族5个村小组集中安置区。集中安置区无论从生产生活还是风俗习惯都有很大差异,如何维护村民团结和谐,促进发展都是不小的考验。

  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移民群众感受到家的温馨,体验到“亲人”的关怀。每逢遇到重大决策、利益分配时,秉持“移民群众优先”的不成文约定,从曾经的“互不认识,没有交流”,转变成如今的邻里和谐、互打老庚(交朋友认亲戚),营造出“大事一起商、困难一起帮、有福一起享”的新时代各族儿女团结共融氛围。“我们始终践行‘一盘棋、一股劲、一条心、一家人’的工作理念,把‘群众利益无小事’时刻记在心里,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艳更红。”勐往乡灰塘村委会野谷塘村党支部书记罗成红说。

  敢啃民生问题的“硬骨头”,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2021年以来,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以化解老库区历史遗留问题为导向,穷尽办法、多措并举,妥善化解了景洪水电站野谷塘集体未利用地补偿、曼桂水库右岸机耕路复建等历史遗留顽瘴痼疾,移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下一步,勐海县将持续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党建引领、民生致富、乡村治理为发力点,推动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让勐海大地石榴花开更红,石榴籽籽同心。

  (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 供稿)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7/16/4521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