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遵义市仁怀市:党建医共体让群众更有“医靠”

发布时间:2024-07-03 来源: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贵州省仁怀市为进一步整合县乡两级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医疗资源共享,实现群众家门口就医,以“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强化党建引领,探索推进党建医共体创建,构建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新格局,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和优势互补作用,实现党建聚魂、医心向党,党建工作与医共体发展同频共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体制“共建”,创建“机制共同体”。一是建体系。仁怀市卫生健康局党委制定《关于开展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建医共体创建实施方案》,党建医共体由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总院党委牵头,横向联合市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等医疗机构,纵向联合20家基层卫生院,形成“1+N+1”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把党的建设融入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各环节、各领域,进一步提振精气神、铆足干劲,为医共体高质量发展装上动力更加强劲的“红色引擎”,让医共体迸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新力量。二是结对子。双向征求结对总院党委、党支部和乡镇卫生院党支部意愿,由医共体总院党委下属党支部与乡镇卫生院党支部组建党建医共体20个,制定印发《中共仁怀市卫生健康局委员会关于开展公立医院党组织和乡镇卫生院党组织结对共建实施方案》,确立党建医共体组织架构,促进支部融合发展,构建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新格局。三是强带动。党建医共体内共享党建、医疗资源,总院党委下属党支部通过结对帮扶、互派学习等方式,每月选派党务干部、医疗专家到党建医共体开展党务知识、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实现党建与业务管理深度融合,为医共体可持续发展建立重要机制保障。

  资源“共融”,构建“发展共同体”。一是发展共谋。总院党支部和乡镇卫生院党支部签订《医共体结对协议》,明确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的责权利关系。建立以医共体总院党委为主导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同步建立意见收集、组织实施、指导推动、反馈评价等运行制度,积极发挥结对党组织的自身优势,共同研究解决党建和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推动党建引领医共体建设措施有力、步调一致。二是资源共享。由医共体总院负责统筹市、乡、村三级医疗资源调配,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整合结对医疗机构资源,推动业务、技术,优质医疗服务下沉,提高服务效率及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形成城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三级联动的服务体系。三是服务同行。按照结对医共体结对共建关系,组建“党建+健康宣教”“党建+健康义诊”“党建+健康管理”活动小分队,采取“分片包干、团队协作、责任到人”的服务形式,深入田间地头、村落院坝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2023年牵头医院下沉专家坐诊2200次,惠及群众36978人次,远程医疗服务2026人次,协助开展手术会诊101次,双向转诊1290人次,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便利、高效、安全的医疗资源。

  队伍“共建”,打造“人才共同体”。一是强干部队伍。制定《仁怀市卫生健康系统党务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办法(试行)》,公立医院按照不低于医院职工总数0.5%的比例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24人,制定党务干部培训管理制度,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党务干部队伍。二是重人才培养。实行市乡两级人才双向流动,定期安排专家、技术骨干到镇村卫生院卫生所坐诊,通过“师带徒”、技术指导、现场教学等方式,医生在“带”中成长,在“比”中追赶,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三是优引才环境。实施乡村医生市招、乡管、村用,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助、养老和培养培训多渠道补偿政策,将村医月工资从每人每月817元提高至1900元,逐年增加50元,保障村医人均年收入不低于6万元,进一步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

  信息来源:遵义市委组织部

  一审(撰稿人):吴芮

  二审:张南君

  三审:陈远龙

  编辑:彭珺瑞


原文链接:https://www.gzzzb.gov.cn/zzjs/jcdj/20240701/20240701_54352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