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工作札记 > 正文

镇康:傈僳族群众的生活“蜂”生水起

发布时间:2024-06-20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盛夏,生态植被茂盛的傈僳山寨非常凉爽。郁郁青青的山林里,一个个蜂箱错落有致,蜂箱出入口处,成群结队的蜜蜂交织飞舞,伴随着不绝于耳的嗡鸣声,在蜂箱进进出出,格外热闹。傈僳族养蜂人马学强和黄东才正在检查蜂箱内的情况,计划把成熟的蜂巢一并采收。

  

  

  

  “我们这里生态非常好,把蜂桶放在大山里,山花盛开的季节里就是直接来取蜂蜜了,成本小、收益大。”说起这短、平、快养殖蜜蜂带来的诸多好处,马学强开心不已。

  马学强和黄东才所在的镇康县勐堆乡竹瓦村西与缅甸接壤,全村有137户562人,其中傈僳族群众占比87%,是一个以傈僳族居多的边境村寨。全村国土面积72.8平方公里,有森林100381亩,森林覆盖率达94.1%。依托林地资源丰富植物繁花期较长的优势,2023年,勐堆乡以党建引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因地制宜将生态养蜂项目作为拓宽村集体经济的新渠道,在竹瓦村成立了“镇康县勐堆乡竹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号召群众发展生态养蜂增收致富。马学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是村里的武装干事,率先在森林里安置了50多个蜂桶,边摸索边开始了生态养蜂。整整一年的实操,让马学强的养蜂技术飞速提升,平均下来每个蜂桶的出蜂蜜率也在6、7市斤左右,蜂桶也由原来的50多个发展到现在的100个,不仅收入颇丰,更成了傈僳族山寨里远近闻名的“养蜂小能手”。

  “平日我喜欢在抖音上学习养蜂技术,决定把学到的用在实际当中,然后不断扩大规模养殖蜜蜂,也带动父老乡亲一起养殖。”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党员干部,马学强认为带领群众一起增收致富才是“硬道理”。

  

  在马学强的带动下,村里的党员黄东才也积极加入了养蜂队伍中。平日,黄东才总和马学强往山里跑,学习探讨养蜂技术。在马学强的影响下,黄东才也养殖了50桶蜜蜂。

  “像我家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就比较适合养蜂,因为投资小、管理少,既可以照顾到家人,又可以增加收入。”看着又可以采收的蜂蜜,黄东才的开心是发自内心的。

  在马学强、黄东才等一个个基层党员的带动下,如今,竹瓦村137户农户已有110户加入了镇康县勐堆乡竹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中。为了更好地带动竹瓦村群众进行蜜蜂养殖,提供就近就业机会,促进群众经济增长,加速乡村振兴进程。2023年12月,勐堆乡积极向上争取到资金45万元,依托原有基础设施条件,在竹瓦村实施镇康县勐堆乡竹瓦村蜂蜜加工基地建设项目,截至2024年5月底,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目前正在办理相关运营手续。镇康县勐堆乡竹瓦村蜂蜜加工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运营后将为竹瓦村群众就地就近提供就业岗位40个。

  “现在大家在一起的话题就是怎么养蜂?蜜蜂加工基地什么时候投入使用?养殖蜜蜂确实有奔头。”马学强说,近段时间,养蜂成为了村子里最最热门的话题,我们傈僳族群众的生活真的是“蜂”生水起了。“勐堆乡将继续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目前正在申报竹瓦村‘森繁瓦蜜’蜂蜜品牌,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打造‘一村一品’;下步将建立‘购销服务网络’,解决群众蜂蜜产品销售的问题。”镇康县勐堆乡党委副书记张庆介绍。

  竹瓦村发展蜜蜂养殖只是镇康县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的又一缩影。近年来,镇康以盘活“三资”为重点,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通过政策项目扶持、党员能人带动等举措,增强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2023年,镇康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813.16万元,较上年增长96.48%,村均37.01万元,经营性总收入2535.16万元,较上年增长130%,村均33.36万元。2024年,镇康县第一季度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30.2万元。

  李丽君 石二先 张春梅(镇康县融媒体中心)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6/18/4495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