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时评 > 正文

沈小平专栏|厚植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沃土

发布时间:2024-06-20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的回信中强调,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养创新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时代之需,也是摆在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国围绕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人才的竞争空前激烈,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人才流动“脱钩”。创新人才是人才资源中最关键、最稀缺的资源,是国家创新优势集聚的中流砥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硬核”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样如此,决不能“等、靠、要”。只有主要依靠自主培养,厚植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沃土,提高供给自主可控能力,才能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创新人才培养首在铸魂。创新人才成长成才,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还是在为国家和民族建功立业。只有解决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这个方向性问题,创新人才才能真正服务于国家所需。创新人才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各种挫折和困难,勇闯科研“无人区”的探索之路更是充满荆棘与挑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还需要具备合作精神、团队意识。这就要坚持“铸魂育人”导向,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使创新人才心中有志向、有理想,具备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甘坐冷板凳的定力和毅力,持之以恒地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懈奋斗。

  创新人才培养重在机制。把握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完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的机制,方能让更多创新人才生长出来。近年来,高校在整合优质资源、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多种培养模式。未来,更需要立足全球视野,总结吸收国内外先进培养经验,优化转专业机制,加强本研衔接和课程贯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并适合的专业就读,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钻研,实现快速成长成才。同时,要完善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机制,切实把发展交叉学科作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增长点,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要在夯基。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等到高等教育阶段才开始开发就太迟了。当前,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早期发现和培养上,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其中有培养理念的短板,也有师资力量的短板,这些都亟待通过统筹谋划来弥补和破解。夯实创新人才培养之基,要从娃娃抓起,打破学段壁垒、校际边界,“大手拉小手”联动起来,实现校内外科学教育协同,形成大中小学贯通衔接的培养体系,构建政校企社协同共育的培养格局,将优质科技资源、创新资源尽早融入青少年学习过程中,让有兴趣、有想法、有能力的孩子尽早进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让有潜质的“好苗子”尽快“冒”出来。

  创新人才培养好比植树造林,长成高大茂密、健康茁壮的林木需要优秀的种子、优渥的土壤、适宜的成长环境。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发力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打造更好的育人生态、创新生态和服务生态,让创新人才在科研天地间葳蕤蓬成长,从而培养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所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系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一级巡视员)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3001.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