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培厚理论研究成长土壤 构建检察理论研究新格局
近年来,西宁市城中区检察院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检察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以检察理论研究基层示范院为契机,深耕细作、勇毅探索,积极构建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学习有机融合的“大格局”,积极打造检察理论研究一体化机制,凝聚共识谋发展,重整行装再出发,全面提升检察理论研究工作走深走实。
一、把脉定向,深研细作的真功夫显成效
建机制,“列表式”推进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立足检察工作实际,制定《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2023年检察理论研究工作方案》,突出政治、表率、应用、专业“四个导向”,把握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办案实际、服务检察业务“三个原则”,明确课题制研究、检校合作、成果推广、激励保障“四项重点任务”,有力有序有效推动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同时,研究制定《大兴调查研究实施办法》《检察理论研究专班日常联络联动制度》等配套制度,不断强化机制保障。
聚合力,“引领式”激发动能。
作为省检察院理论研究工作联系点,城中区检察院不等不靠,主动争取上级院指导与支持,并在本院打造“浪花微蓝+检察理论”漫谈式研讨模式,推动三级院一体发力。推荐多名精干力量加入省市区三级院课题组,在省检察院领导指导下,完成的《未成年人保护中检察机关事前监督的路径探析》一文刊载于《中国法治》;由我院干警参与撰写的《我国检察一体化若干问题的思考——以检察自侦一体化和检察理论研究一体化为视角》课题被最高检立项,骨干带头作用被逐渐放大、成型。
强示范,“梯字式”整合力量。
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院领导抓具体、业务部门主动研究、全体检察检察人员广泛参与”的理论研究大格局。深挖内部潜力,将检察官助理充实到专班队伍,组建“检察长+”组合式研究组,检察长聚焦大局所需、发展,带头认领重点课题;班子成员聚焦改革所需、变革所向,着眼分管领域主动开展调研;各中层干部聚焦实践所需、实务所要,立足于自身岗位实际勤于钻研,共完成课题2项,调研报告20余篇。
二、多维审视,有机结合的好文章显成效
找准聚焦点,与中心工作相辅相成。
始终把牢政治方向,围绕如何服务保障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何助推法治中区建设方面开展调研、写好文章,注重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深化平安建设、全面依法治区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诉讼多元化路径初探一以青海省西宁地区为例》,在2023全省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上荣获三等奖。申报《轻罪治理体系检察实践探索》课题获省法学会立项。
找准关键点,与民生民利有机融合。
注重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检察理论研究全过程,深入研究阐释如何依法做好“守心”的工作,形成《检察建议赋能社会治理的实效与展望》调研论文,被《中国检察官》采编;形成《论性侵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浅析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制度》《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研究》《对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困境及解决路径探讨》等调研文章,为增进民生福祉提供智力支持。
找准着力点,与检察实务相融互促。
将检察工作现代化具体要求贯穿理论研究工作始终,关注检察实务和应用研究,取得优异成绩,《民事诉讼及执行视野下虚假仲裁检察监督路径探讨》获最高检“第五届检察官阅读征文”优秀奖,并在2023全省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上荣获二等奖;《判实刑罪犯未交付执行的检察监督法律问题思考——以城中区院办理康某某等交付执行监督案为例》在2023全省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上荣获三等奖;《关于检察机关办强制医疗案件的几点思考一以张某某申请强制医疗案为例》获得全省政法调研征文优秀奖。
三、突出延展,成果应用的新突破显成效
检校合作再深化。
持续深化“检校合作”,因地制宜探寻多维度、集成式、开放式的“检学研”一体化路径,与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警官学院签订《检校共建协议》,推动建成“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研学实践基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开展检校合作8次,完成合作课题1项。进一步推进人才交流互动,畅通高校教师跟班学习办案等渠道等,有力推动检察理论研究耦合机制良性运作,实现学术资源和司法资源融合再造,提升研究合力。
专业素养再提升。
在实践中对标法律监督能力现代化需求,发散思维深化岗位练兵,紧密结合“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取得新发展。2023年,根据选题完成经验类、问题类、个案类综合信息20余篇,并刊载于《人民日报》《法治日报》《检察日报》等主流核心期刊。做实考评与激励保障,不断完善课题制、评优机制、考核机制,15人入选省、市理论研究人才库,2名干警被授予全市“优秀检察理论研究人才”称号,激发检察理论研究活跃度、创新力。
成果转化再促推。
坚持在实践中破题,推动成果转化,《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体系研究——以检察机关履职为视角》调研报告,围绕“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确定“四分发”分级标准,在办案中得以运用。以“未检+社工+妇联+团委+N”工作构思,推动办理全省首例申请“人身保护令”支持起诉案件,与团市委共同建成“青少年关护接力站城中分站”。《轻罪时代检察机关助推社会治理路径探索一以城中区院“不起诉+”办案模式为样本》调研报告,提出构建诉讼与非诉讼分层递进、有机衔接、协调配套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办案实践中得以运用。《检察建议赋能社会治理的实效与展望》调研文章,提出建立“多方共同参与、共治共建共享”的检察建议大格局,为检察建议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体系、量化考核指标提供了参考。两项研究成果成为政策依据,区政府出台《城中区“轻微刑事案件”拟不起诉人员开展社会公益性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区人大出台《关于加强检察建议的决议》。
新征程当有新思路,新发展当有新作为,下一步,城中区检察院将紧抓检察理论研究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势头,持续在“发展”上聚力赋能,推动研学并进,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把牢方向,引领研究。持续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研究,做深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基层检察领域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聚焦问题,结合实务。持续将理论研究思维融入办案实践中,不断加强新时代检察监督工作的研究阐释,鼓励和引导检察人员针对“四大检察”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个案和类案,分析总结、向内打磨、深入挖潜,以“小快灵”能动回应发展新问题新需求。纵横联动、拓宽路径。持续推进开放式、一体化工作格局,积极争取上级检察院的支持帮助,深化检校合作机制。健全检察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机制,与期刊杂志、出版社、报社和媒体建立更加良好、深入的协作关系,推动调研成果分类转化、分层递进。驰而不息,深化队建。持续加大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理论研究人才力度,积极组建检察调研人才库和不同领域研究团队,充分发挥院领导带骨干、骨干带团队的辐射效应。不断优化考评激励等保障机制,让优秀研究人才有荣誉、受激励、被鼓舞,充分释放理论研究活力,全面提升理论研究质效。
原文链接:http://www.qh.jcy.gov.cn/c/www/wwwdfdt/59106.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农业农村部召开年轻干部座...24-11-27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乌兰牧骑,永远在路上24-11-24
- 番禺检察:“邻里检察”把...24-11-24
- 淬炼本领铸警魂 规范履职...24-11-24
- 赤坎检察:80余万元环保...24-11-24
- 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奖项24-11-24
- 利剑护蕾|在现场!这样普...24-11-24
- 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通,...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