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工作札记 > 正文

勐海县:帮扶结硕果 富美两相宜

发布时间:2024-06-15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了,才能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近年来,在勐海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七大产业”“七个大抓”和县委、县政府“三个示范县”“七个勐海”目标定位,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移民工作总目标,抓好产业扶持项目的关键节点,走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发展道路。

  据统计:勐海县共投入2121.45万元实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产业发展项目9个,传统产业“向高攀登”、新兴产业“向新发力”……一项项扎实的举措、一个个鲜明的变化,共同折射出勐海县高质量发展活力。

  打造招牌,特色与亮点齐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把产业振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高位推进项目建设。紧扣水稻产业扩规模增效益的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水稻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强村富民、产业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稳。2019年,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投入197.73万元,实施曼勐养村碾米设备生产线成套工程项目。项目建成后,通过称重、烘干、脱壳、色选等一系列的流程,金灿灿的稻谷“变身”白花花的大米,就地转化升值。挖掘“头雁效应”潜力。2019年,由村委会牵头联合水稻种植大户等1000余农户创办成立“傣坝田园”合作社,做优做强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通过对土地进行统一种植、管理,有效解决了水稻种植规模小、升级难、成本高的问题,曼勐养村民种植水稻的热情也随之高涨。创新联农带农 ‘订单式’种粮模式,不仅有效稳定粮食高品质,也让农户们有了从‘靠天吃饭’到‘事在人为’的安全感。完善品牌培育。通过构建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宣传、统一价格、统一标准的“六统一”品牌管理体系。同年,注册了“傣坝田园”商标,进一步增强水稻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构建合作共赢格局。对标乡村振兴目标和要求,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自2020年起,与“傣坝田园”合作社建立了紧密持久的合作关系,曼勐养村委会将碾米设备生产线,以租赁的形式出租给“傣坝田园”合作社经营,每年收取租金,用于移民分红增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拓展集市传统与现代交汇

  乡土气息浓郁的传统农贸集市,自发形成时间、地点等赶集“密码”,口口相传间,为货物买卖提供了一份独特的仪式感。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通过乡村集市这个典型的小切口,释放消费活力与发展农村产业互相促进。帮到点上、扶到根上。为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和切实解决库区移民的实际困难,2012年,原勐海县移民开发局通过省级立项,投入177.72万元(移民专项资金165.25万元,村民自筹12.47万元)重建了曼勐养村集贸市场,建设了1117.2㎡的彩钢瓦大棚菜市场和609.9㎡的商铺及厕所。2016年,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又申请追加100万元在原出租商铺的基础上加建了一层,增加商铺面积588㎡,公厕面积21㎡,每年有商铺租金收入19万元。“小市集”凝聚乡村振兴“大能量”。百货、食品、蔬果、农资农具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商贩们忙得不亦乐乎,热闹非凡……在各族群众甘之如饴的奔波采买中,购物体验得到极大丰富,也为乡村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多点发力,促进产业同频共振

  高质量发展没有捷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更需要“站在明天看今天”的视野。“点”上发力,产业发展动能更足。移民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得益于独特的地势条件和土地资源,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紧紧抓住资源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推动资源和优势互补,带领移民群众发展柠檬产业。2016年,通过申请州级立项,依托区位优势和气候条件,在充分借鉴经验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成立勐海金柠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于2017年投资143万元在曼勐养村五个村小组集体农地上种植了500亩柠檬。2021年,通过县级立项,争取州级资金170万元,在曼勐养村实施了柠檬加工厂项目建设,建成551.58㎡的集清洗、分拣、包装为一体的流水线钢架式厂房1座,186.78㎡的集冷藏、仓储为一体的砖混式冷库1栋,形成了种植、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一条龙经营模式。产业兴旺,群众腰包更鼓。2024年,曼勐养村柠檬基地鲜果售价稳定在0.5万元/吨左右,预计实现净利润100万元以上。采收时节,移民群众还可以就近到柠檬基地务工,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产业、就业“双丰收”。 近年来,为保障移民产业效益最大化,在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的引领下,曼勐养村委会不断健全完善移民利益联结机制。移民产业每年能给曼勐养村委会带来32.5万元的现金收入,村集体每年提留13.04万元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村内公益事业,其余19.46万元按比例用于移民村小组和移民人口分红,5个移民村小组集体分红收益1.5万元至6.4万元不等。“线”上延伸,多领域布局。勐海县勐往乡灰塘村委会野谷塘村拥有653名移民人口,是勐海县另一个较大的库区移民安置点。自2019年正式核定移民人口以来,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共投入127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移民码头、商铺、客栈、竹子加工厂等产业项目,村小组集体于2021年将上述产业集体打包租赁,每年获取租金收益27.8万元,村集体除扣留2万元用于支付村内人居环境整治费用外,其余收益全部用于移民分红,每年移民人均增收341元。

  赏田园风光,品可口美食,住特色名居……野谷塘村已发展成为人人向往的“远方”。

  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勐海县将更加注重产业体系构建,主动融入产业发展大局,在产业补链、延链上做足文章,因地制宜培育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富民产业,有力促进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供稿)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6/13/44916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